甲骨文——汉字的鼻祖

作者 闻述之 来源 《语言文字报》 发布时间 2014-11-09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古印度河流域的印章文字和中国的甲骨文共同形成了世界四大古文字体系。唯有中国的甲骨文穿越时空,至今仍在使用并且充满活力。
——中国文字博物馆解说词

在汉字漫长的发展历史中,甲骨文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无论是文字的成熟程度,还是使用的数量和体系的完整,甲骨文都堪称现代汉字的鼻祖。

汉字的萌芽,大约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文字记号是陕西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陶片上的刻画符号。山东莒县陵阳河和诸城前寨大汶口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的灰陶缸上的图形文字,已基本上具备了象形、会意文字的雏形。河南郑州南关外商代早期遗址中发现的陶片上的刻画文字和河北藁城台西村商代中期遗址中出土的陶片上的刻画文字,已经很接近甲骨文了。

陶器上的画文字,虽已具备了文字的雏形,但还是一些简单的符号和单字,既无完整的体系,也很难发现规律。真正具有一定的体系并有比较严密的规律,要算甲骨文了。
根据研究,甲骨文中共有不重复的单字4500个左右。虽然甲骨文只是记录有关占卜活动的文字,这些单字并非当时使用的全部文字,但就甲骨文的使用情况来讲,它已经是比较完整并有比较严密的体系。

甲骨文的单字已经完全具备后来汉字的基本特点。甲骨文每个单字的点画基本上都是由一些长短线条互相配合构成的,这就很自然地形成了一个个形体呈现方块或长方块的单个文字。这种独特的文字形体特点影响了以后汉字发展的基本途径,直到今天,汉字仍然是方块字形体的文字。

汉字的另一特点是结构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按许慎中所说,汉字一般由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和假借六种文字构成,几乎所有汉字的构成方式都可归纳到这六大类别之中。从构成和使用情况看,甲骨文的单字已经完全具备了这六大构成类别。其中象形、形声和假借已经是构成的主体。早期甲骨文文字的象形成分较多;晚期,尤其是到了商代末年的帝乙、帝辛时代,象形字的比例渐少,形声字增多,许多字的形体结构都已基本定型。甲骨文与后来的西周金文、小篆,直至今天所使用的楷书形体,基本上是一脉相通、依次发展下来。甲骨文中已有相当数量的形声字,一些相当于后来汉字偏旁部首的构字成分也开始形成并逐渐定型。

除了上述特点之外,甲骨文还有一个现代汉字所不具备的特点,即一些经常出现的由两个单字结合构成的名词、习语、数词或数量词组合,每每采取写在一起的合书形式,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单字。这种合书的形式,学者称为合文。在汉字书写历史中,这种合文的书写形式曾经流行过一段相当长的时期,从甲骨到西周金文,直至秦汉简牍,几乎都有这种合文的书写形式。这也是古代汉字的一个特点。

QQXIUZI.CN 千千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