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书同文”指日可待

作者 沈克成 来源 《汉字书同文研究》第1辑(2001年) 发布时间 2014-12-06

海峡两岸的语文建设和文字应用,从微观上看有不少分歧,但从宏观上看却很相似,只是大同小异,同大于异。

早在1935年,当时的南京政府教育部曾公布了包括3245个繁简对应的《第一批简体字表》,该表依据“述而不作”原则,选择社会上比较通行的简体字,总体来看比较成功,体现了汉字文化的历史性和延续性。50年代初,台湾社会上很多人士对汉字改革、汉字简化基本持积极肯定态度,蒋介石就曾指出“简体字的需要是生活的需要,时代的需要”,表示“简体字之提倡,甚为必要”。但后来台湾之所以坚持使用繁体字,不提倡简体字,是台湾当局基于政治上的考虑,而不是就文字改革本身的发展趋势而制定的政策。进入80年代后,台湾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为汉字改革呼吁,很多学者在汉字简化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上取得了共识,认为文字简化是趋势,是需要,任何人想用政府力量使其不变是不可能的。但是,也有人认为大陆现行的简体字应该将不合理的部分剔除,制定出一套符合文字学原则的简明字体;也有人从电脑的使用角度来分析,认为今后整理的重点应该放在汉字结构的合理化上;也有人认为,简化字主要是照顾书写方面的要求,对学习和阅读文字不一定有利,因为简化极易衍生字形、字音与字义的混淆,如果一定要简化,必须在读的容易与写的方便之间求取一个平衡点。总之,对汉字简化问题的认识和态度,在台湾经历了一个曲折反复的历史过程。

让我们先来看看两岸对待汉字简化有什么异同。

要不要简化汉字,用不用简化字,并不是两岸的实质性分歧。两岸对简化字的实质性分歧是: 大陆是印简写简,废弃繁体;台湾是印繁写简,繁简并用,楷行分流。台湾将简体字称之为行书(包括没有简体的行书字);将跟简体字相对的繁体字称之为正体字(包括没有简体的标准楷书字)。台湾的手写汉字采用大量的简体字,并规定了它们的标准写法。

印简写简的好处是一般人只要学一套简体,便于学习掌握,缺点是简化前后字形不一致,不利于阅读简化前的印刷物。印繁写简的好处是古今字形一致,有利于阅读古书,缺点是一般人要学习繁、简两套,增加了学习负担。

到底哪一种做法好,这才是两岸需要认真讨论的。这里有一个立足点的问题,是立足于方便一般人学习和使用文字,还是立足于方便阅读古书(包括简化前的印刷物)。40年的实践证明,大陆一般人即使不认识繁体字,并没有发生太大的用字困难;那些有能力阅读古书的人,自然也有能力认识繁体字,也不会发生用字困难。可以说,大陆的印简写简是成功的,值得台湾借鉴。

大陆的简化字三十年来之所以推行顺利,主要由于采取了“约定俗成”的原则。在515个简化字中间,有324个(占63%)是1956年以前早已存在的手头字(包括古本字、古同字、古通用字、约定俗成字等)。所谓简化,主要是把“俗体”改作“正体”。但是,大陆对“偏旁类推”重视不够,而台湾则较注重类推简化的系统性。

在中文信息处理(台湾称为中文资讯处理)领域,两岸都从70年代起步,发展都很迅速,也遇到同样的问题,即汉字交换码的分歧。大陆于1981年3 月公布《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收字6763个,基本上是限于现行通用汉字,古今分流,不包括古代汉字。台湾于1986年3月公布《通用汉字交换码字集》,收字13053个。其中包括《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和《次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以及所有教科书的用字和各中文系统常用的中文字,古今兼收,不分古代汉字和现代汉字。

两岸选字标准的差异反映出不同的指导思想: 台湾侧重保留古代传统,大陆则立足现代应用。

在现代汉字使用平台上,两岸的差异表现在三个方面: 繁简体的处理,异体字的选取和新旧字形的转换。由于书写和应用上的便利,简体字仍然在台湾大行其道,简体字在台湾是不推而自行的。同样,由于习惯势力及交流的需要,繁体字在大陆也是不易绝迹的。

让我们再来看看两岸对异体字处理有什么异同。

大陆对异体字的整理,是在从俗的前提下坚持从简、书写方便和音义明确的原则。台湾选字的原则主要看是否符合造字原理,是否合乎六书,是否合乎初形本义,在这个前提下,才选取笔画最简、使用最广的。总之,两岸的实质性差别是: 台湾注重字源,取其合乎初形本义;大陆则注重简易,取其便于群众学习。

根据台湾公布的《国字标准字体表》和大陆公布的《异体字整理表》比较: 大陆与台湾所选的正体字完全相同的有374组,不同的有 87组。有76组异体大陆是选一废一,而台湾则予以并收,即作为正体和或体两者全用。

海峡两岸的现行汉字存在差异,这是客观事实。大陆著名学者钱伟长曾说过:“我们现在的用字和台湾的用字有些差异,这种差异不是我们哪个人之间的,而是长期分离的结果,分隔40多年没有交流,当然会有差异,我们得承认这是客观存在的。”正因为存在差异,才需要比较讨论。两岸学者都赞同“异中求同,求同存异”的原则。大家都有共同愿望,希望重新进行科学的、系统的研究,尽量缩小两岸的差异,从而谋求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文字统一方案。台湾著名学者周志文教授也曾说过,讨论文字,应立足于文化的角度,而非从其他的角度来考量。不相属的政治集团,各自以文字的简、繁作为政治诉求的工具,则是断送了文字的生命,同时也断送了文化的生命。

总而言之,语言文字没有阶级性,不该带有任何政治色彩。文字是历史的产物,可以毫无偏私地为社会各阶层服务。作为民族、历史、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大家在学习和使用汉字时,都追求字形结构的简化和合理化,这种心理人皆有之,这就是大陆和台港澳地区在用字上能够逐步统一的基础。我们应该从语言文字内在发展规律出发,历史地对待汉字;我们应该采取科学的态度来对待汉字的规范举措,对汉字的简化作广义的理解;我们应该开阔视视野,从大处着眼,把汉字的现在、过去、将来联系起来考虑,只有这样,才能为最大多数使用汉字的人所接受。

眼前两岸文化交流已进入重要的新阶段,港台与大陆的文化接触和交流日益增多,缩小语言和文字的差异是人们的共同愿望。虽然笼统地指望统一于繁体或统一于简体,都将于事无补;虽然要求大陆废简用繁或要求台湾废繁用简也不现实,但是我们坚信,汉字所负载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是统一中华民族最强大、最持久的不可战胜的力量。

台湾中华语文研习所所长何景贤博士曾谈到,随着两岸交让流的日益增加,在两岸同文同种的基础上,正简字将走向同化而非排斥。

如果台湾方面把现行的简体字参考大陆的简化字,择其相同者予以规范;大陆方面也多多参考台湾的标准行书,对不够合理的简化字进行调整。只要双方都能谦让为先,虚心探讨,那么,海峡两岸同以汉语为母语的炎黄子孙一定能携起手来,求大同,存小异,实现“书同文”。

(浙江温州市招贤巷9号404室,325000)

QQXIUZI.CN 千千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