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铭

来源 《语言文字报》 发布时间 2014-11-13

东汉明帝为沟通秦蜀,下诏修建褒斜栈道,并在褒谷开凿了16米长的、世界上最早的通车隧道——石门,作为褒斜栈道南端的门户。但褒斜栈道不久就因战乱而毁弃。50多年后,汉安帝延光年间,司隶校尉杨孟文主张重新开通褒斜栈道,上表力奏获准,在其主持下,栈道得以修复。汉中太守王升为了纪念杨孟文的功绩,撰文颂德并刊刻于石门崖壁上,这就是流传后世的《故司隶校尉犍为杨君颂》,又称《石门颂》。

东晋以后,栈道再次废弃。北魏时期,梁、秦二州刺史羊祉再次组织人力开通此道。工程竣工后,为纪念此事,在石门东壁上勒石刻铭,称《石门铭》。铭文28行,每行22字。20世纪70年代因该地修水库,《石门铭》被移到汉中市博物馆。

《石门铭》因山凿石,依石布字,字形大小不一,错综排叠,纵有行而横无列,意态活泼,自然生动。虽然用楷书,却带有浓厚的隶书味道,字形偏扁,横向取势,横、撇、捺笔极尽夸张,字距大,行距小,这些都是典型的隶书章法。有人说《石门铭》就像“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清劲拔俗,自然率真,如浑金璞玉,不见人力之美,但见自然之质,沉凝遒劲中有一种飞动的飘逸感,带给人们的是无限的感动与想象。

清末康有为称《石门铭》为“神品”并终身师法,其书有“康南海体”之称。

(选自语文出版社高中书法教材《书法文化》)

QQXIUZI.CN 千千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