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庙堂碑》

来源 《语言文字报》 发布时间 2014-11-15

《孔子庙堂碑》有数种,以唐虞世南所书最有名,单称《孔子庙堂碑》或《夫子庙堂碑》。改碑唐武德九年(626年)刻。虞世南撰书。为初唐碑刻中杰出之作,为历代金石学家和书法家公认之虞书妙品。此碑为记述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封孔丘二十三世孙孔德伦为褒圣侯及修葺孔庙事而立,贞观七年(633年)刻成,无撰写年月。

虞世南书《孔子庙堂碑》原本称《东观帖》,虞世南书成,以墨本进呈唐太宗,太宗把王羲之所佩右军将军会稽内史黄银印赐给虞世南。虞世南亲笔写谢表,宋时曾刻入《群玉堂帖》,已佚。明代王世贞曾收藏《孔子庙堂碑》,后辗转入清内府。其间曾为董其昌所得,董其昌大为赞扬。

虞氏书法既继承了二王恬淡潇散的魏晋风度,又洗六朝浮靡之风,力主法度,完善创新,开创了唐代尚法的时代潮流,而《孔子庙堂碑》正是这一时代风尚的代表。此书系虞世南69岁所作,有“天下第一楷书”之誉。此碑书法俊朗圆腴,端雅静穆,是初唐碑刻中的杰作,也是历代金石学家和书法家公认的虞书妙品。此碑刻成之后,“仅拓数十纸赐近臣,未几火烬”(清杨宾《大瓢偶笔》)。

虞氏此碑得到众名家赞赏。宋《宣和书谱》云:“智永善书,得王羲之法。世南往师焉,于是专心不懈,妙得其体。晚年正书,遂与王羲之相后先。”王澍《虚舟题跋》评此碑为:“清和圆劲,不使气质,不立间架,虚而委蛇,行所无事,尚足照映一世,炊流百代”“永兴之书以无结构为结构,无所用力而自得右军心法也。”(按,永兴书法受之智永,得智永衣钵。智永,隋朝山阴,即今浙江绍兴,永欣寺僧,王羲之七世孙,他继承家法,精研书道,在书法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宋黄庭坚《题张福美家庙堂碑》评此作品云:“倾见摹刻虞永兴《孔子庙堂碑》,甚不厌人意,思亦疑石工失真太远。今观后刻,虽姿媚而造笔之势甚遒,固知名下无虚士也。”又,宋朱长文《读书断》品评其书曰:“气秀色润,意和笔调,然而合含刚特,谨守法度,柔而莫渎。”(按,其“姿媚”“气秀色润”“意和笔调”指笔画圆润柔美;一造笔之势甚遒”“合含刚特,谨守法度”与其结体狭长有力相对应。)由此可见,虞氏之书合羲之典雅中和之美,献之骏健阳刚之气为一。因而其书被喻为“罗绮娇春,鹓鸿戏海。层台缓步,高谢风尘”。

(选自语文出版社书法教材七年级上册)

QQXIUZI.CN 千千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