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秀字 > 文字 > 正文

那些与“口”有关的字

作者 刘绍义 来源 《语言文字报》第796期 发布时间 2014-11-06

如果我说,兄弟的“兄”字与嘴有关,很多人会以为我在胡扯。其实,“兄”字确实与嘴有关,它在古代有“人张着大口朗诵诗文”的本义,这也是古人当初造“兄”字的原因。后来,人们把对知识的尊重移到家庭成员上,“兄”就有了兄弟之意。与之相反的是,如今许多有“口”的字,其实与嘴一点关系也没有。

就拿“吉”字来说吧,它下面的“口”,就是盛装兵器的匣子,上面是一只去柄的矛头,意为“刀枪入库”。不再兵凶战危,当然是吉,是吉祥了。

“吃”自然与嘴有关,但这个“吃”在古代不是吃饭的“吃”,它只代表口吃。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甲骨文的“吃”字中看出来。甲骨文的“吃”上面是三道气流形,下面是个口,意思是连续说话都发不出声,只有气流,表示结巴口吃。吃饭的“吃”,则是另一个字“喫”。两个字挨不上边,只是后来简化汉字,把它们融为一体了。

在这里特别说一下作为姓氏的“吴”字,这个字看似与嘴挨不上边,却与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吴”在篆文中是个大偏头,是人唱歌之形。其摇头晃脑的姿态,古今皆然,与我们现在公园里唱歌的老爷爷老奶奶没有什么两样。如今的“娱”由“吴”加“女”而成,就是这个道理。

再说说两个“口”的“吕”,两个“口”相叠,但它依然与“嘴”无关。它最初是动物的脊椎之形,后来就用“口”代替脊椎了。

还有繁体的“区”字一下子出来三个“口”——“區”,它是指同一规格的器皿装在一只箱子里,易于区别。“品”中之“口”,本来就是器皿之意。《说文解字》曰:“品,众庶也。从三口。凡品之属皆从品。”段玉裁也说:“三人为众,故从三口。”还有《尚书·禹贡》“厥贡羽毛齿革,惟金三品”中的三品,也是指多,就是指应该进贡的羽毛、牛尾、象牙、犀牛皮和金属等多种东西。

与之类似的还有“岩”的繁体“喦”,它上面三个“口”就是三块垒在一起的石头,与嘴沾不上边。如今癌症的“癌”依然保留“喦”意,就是因为癌长得包块似重叠岩石而得名。
我们再看看四个“口”的“器”。“器”的上下四个“口”,是指四件器皿。在古代,“四”表示多,很多器皿放在一起,就很值钱,因为古代的器皿不是青铜就是金银的,非常值钱。因此要放只狗在那里守着,严防被盗。

当然,这只是字义,是古人造字时的想法,不一定是真放只狗。古人就是想突出器皿的贵重。你看,石头不值钱,他们就没有在“喦”字上放犬守护。

同是四个“口”的“嚣”,就有“嘴”意了。篆文的“頁”就是面部加上手足,上下四个“口”,说明此人声音分贝甚高,大有喧哗之意。“嚚”字也是如此,不但假话、废话连篇,而且喋喋不休,四张嘴齐说,奸诈、虚伪的面目由此可见一斑。《孟子》说,舜在家中处境艰难,母亲的嘴非常厉害、非常狠,经常唠叨骂他,所以书中有“父顽母嚚”之说。

(作者系安徽省阜阳市粮食系统退休职工)

QQXIUZI.CN 千千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