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秀字 > 文字 > 正文

孔子不姓“孔”——姓氏中的汉字趣闻(五)

作者 单泽润 来源 《大连大学报》 发布时间 2012-08-28

孔子名丘,字仲尼。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可是孔子并不姓“孔”,而姓“子”,“孔”是他的氏。

秦以前,姓和氏是有区别的。区别在于:姓表示血缘,氏表示宗族和社会地位。

春秋时期,男子不称姓只称氏。贱者有姓,无氏,贵族有姓有氏。由此,我们知道氏只是贵族的标志和专利。秦灭六国统一天下之后,姓氏合流,氏也就成了姓。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先是宋国人。宋本是商代人后裔的封国。商人的始祖是契,契长大后,被封于商,舜帝赐契姓“子”。孔子的先世是以祖先孔父嘉的字“孔父”为氏的,所以姓“孔”。以先祖的字为氏,也是当时的一种得氏方式。当时,也有以国为氏的,如姚、姜、韩、宋等;也有以邑为氏的,如陈、隋、邓、郑、邢、郎、邵等。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叔梁纥与颜氏野合生孔子。”当时孔子父亲叔梁纥60多岁,母亲颜氏不到20岁。

关于“野合”这个词的理解,可以有两种情况。一是指在野外发生关系而生孩子。据说野史中有这样的文字记载。对孔子父母的这种猜测也不是空穴来风。孔子父亲年岁不小了,但生的第一个儿子,脚有残疾,他非常不满意。因此要纳妾再娶,目的是要生儿子,要为老孔家传宗接代。于是,他们曾到附近丘山祈祷,求神拜佛。所以,后来孔子生下来,取名丘。当然正史上此事未曾记载,也有反对孔子的人,后来杜撰敷衍的情况也不能排除。

其二是指“不合礼教的婚姻”。孔父当时年纪超过60岁,而孔母颜氏还不到20岁,相差太多,庶人诟病。据说,颜氏姊妹多人,都不同意嫁给叔梁纥,因为年岁太大。可只有颜氏同意,这让当时人刮目相视。年轻貌美不去追求正室婚姻,却欣然做妾,这在当时被视为“不合礼教婚姻”,故曰“野合”。

可是,生下孔子以后不久,叔梁纥就一命呜呼。孤儿寡母承受巨大的压力,受到孔氏正室等的白眼。最后颜氏不得不领着孔子搬出孔家,把孔子拉扯大。最终,把孔子培养成为中国儒学的创造者和领军人物,这个女人也委实不容易,也真的不简单。后来,孔子遇到许多艰难险阻,他都不放弃,为“仁”奋斗一生,可能与幼时受到的遭遇和母亲的教育大有关系。

发表于《大连大学报》第460期 第四版 作者:大连大学退休教师 单泽润

QQXIUZI.CN 千千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