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对文字学的贡献

作者 东方白 来源 《语言文字报》第559期 发布时间 2014-11-10

章炳麟(1869―1936),号太炎,浙江余杭人,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音韵学家、文字学家。他参加过清朝末年的维新运动,后来又反对以康有为为代表的保皇派。1903年被捕入狱,1904年和蔡元培等联系,发起组织光复会。1906年出狱,参加孙中山的同盟会,主编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与改良派展开论战。

许寿裳在《章炳麟》(已编入最近出版的《许寿裳文集》)中,认为章太炎(炳麟)“是革命元勋,同时是国学大师”。而在国学领域,他在语言文字学方面的贡献应列于首位。许寿裳说:“章先生对于语言文字学的贡献,可谓集一代的大成。”

1903年,章太炎在《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等文,猛烈抨击清朝的统治,被捕入狱。1906年6月出狱,立即被接送到日本。他在东京一面主编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继续从事反清革命;一面讲学,讲“小学”即语言文字学。

据《章炳麟》载,章太炎在东京的讲学之所是大同中学里的一间教室。许寿裳、周树人、周作人等人因与学习时间相冲突,希望先生能另设一班。章炳麟特予允许,每逢星期日上午,就在其寓所民报社授课。

这就是著名的民报社班。“同班听讲者是朱宗莱、龚宝铨、钱玄同、朱希祖、周树人、周作人、钱家治与我共八人。……其他同门尚甚众,如黄侃、汪东、马裕藻、沈兼士等,不备举。”

“在一间陋室之内,师生席地而坐,环一小几。”章炳麟“神解聪察,精力过人,逐字讲解,滔滔不绝”,“即有时随便谈天,亦复诙谐间作,妙语解颐,自八时至正午,历时四小时毫无休息,真所谓‘诲人不倦’”。

这八个弟子读书努力,上课听讲认真,下课核对笔记,最后还将听课笔记重新抄录一遍。《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就是太炎先生逐字逐句讲解《说文解字》的真实记录。“或则阐明语原,或则推见本字,或则旁证以各处方言,以故新谊创见,层出不穷”,而钱玄同、朱希祖、鲁迅三人认真听讲笔记,凝聚了师生两代心血。以后,《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的稿本交到了陆宗达手中,陆宗达去世后,他的弟子王宁等数代人历经艰苦劳动,终于整理成一部精彩的文字学历史文献。

在章太炎寓所听课的八人中,大多数在其生命历程中与语言文字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可见大师的影响力之深远。

许寿裳说:“其《新方言》及《小学答问》两书,都是课余写成的,即其体大思精的《文始》,初稿亦起于此时。”可见,章太炎在革命事业上最辉煌的岁月,也即他在语言文字学研究中多结硕果的时期。

章炳麟是小学大师,本来对文字改革并不热心。但是1908年的一场论战,使他成为切音字运动的支持者。当时巴黎中国留学生办的无政府主义刊物《新世纪》发表吴稚晖的《评前行君之“中国新语凡例”》一文,认为汉字迟早必废,应采用万国新语(即世界语),鼓吹废除汉语、汉文。

章炳麟在《国粹学报》第41、42期上发表《驳中国改用万国新语说》的长文,与吴稚晖等展开论战。他并不赞成拼音文字,但是,他承认汉字“太深密”,需要有“使易能易知”的办法,于是他“取古文籀篆径省之形”而制定了“纽文(声母)36、韵文(韵母)22”的方案。这个方案有15个字母为后来的“注音字母”采用。

QQXIUZI.CN 千千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