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学研究和交流的“摆渡人”

作者 东方白 来源 《语言文字报》 发布时间 2014-11-08

1964年,在成为甲骨学家胡厚宣的研究生之前,王宇信是北大历史系考古专业的学生。他的高中生涯在北京良乡中学度过,那里离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很近,自小考古学便在他的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虽然跟着胡厚宣,但由于“极左”路线及环境的影响,他长时间无法接触甲骨。直到1972年,《甲骨文合集》编辑工作走向正轨后,作为整理小组的一员,王宇信才开始了甲骨学研究生涯。
从山东农村锻炼回京后,他意外地得知,可以报销60元钱的资料费用。这在当时,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数字。王宇信花8.5元买了陈梦家的《殷墟卜辞综述》,花12元买了《甲骨文编》,还买了《史记》《帝王世纪辑存》等。有同窗嘲笑他:“都什么时候了,还买这些书?”但在以后的甲骨整理中,王宇信觉得这些书使自己受益匪浅。

边整理边研究的成长模式
十几年后,在谈到王宇信的成长过程时,胡厚宣这样说道:“我就是让他参加《甲骨文合集》的编撰工作,采取边干边学的培养方法,首先熟悉甲骨文,以便充分占有甲骨资料。与此同时,为了使他较为全面地掌握甲骨学基础知识并为商史研究打好基础,要求他全面阅读、学习前人及近人的有关甲骨学和商史论著,并作出详细笔记。”这一指导模式决定了王宇信几十年的甲骨学探索之路。
在《甲骨文合集》的编纂、整理过程中,新一代的甲骨学家迅速成长起来。王宇信为甲骨资料的刊布和推动甲骨学的研究作出了贡献。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王宇信还参加了于省吾主编的《甲骨文字诂林》的编纂工作,对80年甲骨文字考释进行了科学的总结。这两次大的基础著作的编纂,不仅使王宇信受到了严格的训练,也为他后来利用甲骨文字材料,进行甲骨学发展通史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奠基之作:
《建国以来甲骨文研究》
自从1899年王懿荣发现甲骨文以来,甲骨学得以迅速发展,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问。总结自身发展的历史过程,梳理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探讨进一步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对甲骨学的健康发展是很有必要的。过去董作宾出版了《甲骨学五十年》,胡厚宣出版了《五十年甲骨文发现的总结》,对甲骨文半个世纪的发展作了回顾与论述。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甲骨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殷墟又出土了新的甲骨资料,划时代的《甲骨文合集》也即将付梓,在这个重要时刻,王宇信于1981年出版《建国以来甲骨文研究》,对新中国成立后30年的甲骨学新的成果作出新的总结。李学勤说:“这本书的重要意义,我以为正在于此。”
书出版后,香港《文汇报》很快就发了短评。1982年,美国古代中国研究会主席、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吉德炜教授在《哈佛杂志》上著文评论说:“《建国以来甲骨文研究》一书,为1949年以来的甲骨学研究作了非常宝贵的总结。对有志于从事甲骨文研究的人来说,这本书几乎对所有重要问题都作了有价值的介绍或再介绍。具体地包含了中国甲骨文的现状,条理清晰,颇有见地,书中论述精彩,富有指导意义。”
在谈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甲骨文研究状态时,王宇信感叹:“几十年前,甲骨学大师董作宾说,环顾世界,甲骨学的前途最为暗淡,以后基本没有什么发展了。如果他老人家知道今天甲骨文的发展,就不会说这样的话了。一般地说,在甲骨史上把1949年到现在叫做甲骨学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根据我的体会,1978年以后,甲骨学进入全面发展时期,分成前后两个不同的阶段。即使前30年,也不像董作宾说的前途非常暗淡,应该说是在困难中前行的。在困难中前行的标志是什么呢?就是新中国成立以后,那个时候甲骨文的材料还很缺,安阳发掘的好多材料都被带走了,另外还有很多材料到了国外。当时不仅材料很少,研究人员也很少,再有就是技术手段也很差。”
王宇信的话,清楚地诠释了《建国以来甲骨文研究》的写作背景。从这本书开始,王宇信又先后出版了《甲骨学通论》《甲骨学一百年》,成为研究甲骨学发展史的权威专家。

全身心地推进
甲骨学研究的交流和发展
除了研究甲骨学,王宇信还全身心地投入到国内和国际推广普及甲骨学研究的各项工作中。
1984年10月,由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安阳师范学院、安阳市文化局等单位发起,甲骨文的故乡安阳召开了全国商史学术讨论会。经过3年的筹备,1987年9月在安阳又召开了“中国殷商文化国际研讨会”,到会的国内著名学者114名、国际著名学者20多人。在这次会议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王宇信成为学会的实际运作人。
在以后的岁月里,中国殷商学文化学会成了推进甲骨学研究和国际学术交流的重要学术组织。1988年举行了殷墟科学发掘60周年学术研讨会,1989年举行了甲骨文发现90周年纪念研讨会,1994年举办了甲骨文发现95周年纪念研讨会,1998年举行了殷墟科学发掘70周年纪念研讨会。1999年,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与安阳师范学院、安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了殷墟甲骨文发现100周年学术纪念活动,总结了100年来甲骨学研究的成果和经验,展望甲骨文研究未来发展的方向,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04年,又召开了“安阳中国殷商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通过了支持安阳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决议,促进了殷墟世界非物质遗产的申报成功。中国殷商文化学会还成功地运行了王懿荣甲骨学研究奖、商承祚甲骨学研究奖等各项活动,策划了王懿荣博物馆的建立。
在这一系列活动中,王宇信显示了出色的组织才能与对甲骨学发展的无私奉献。王宇信和上世纪80年代后所有重大的甲骨学术活动紧密关联,他是近30年甲骨学研究活动的推进者和组织者。王宇信曾说道:“我觉得自己不过就是‘过渡’阶段的学人……我们的工作为后来的研究铺平了道路,他们可以踩着我们的肩膀往上攀登。”

QQXIUZI.CN 千千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