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猛龙碑》

来源 《语言文字报》 发布时间 2014-11-14

《张猛龙碑》立于北魏明孝帝正光三年(522年),全称《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现在山东曲阜孔庙中。碑有额有阴,碑文记颂魏鲁郡太守张猛龙兴办学校功绩,碑阴为题名。古人评价其书“正法虬已开欧虞之门户”,被世人誉为“魏碑第一”,为碑版中的佼佼者。清杨守敬在《平碑记》中评价《张猛龙碑》:“书法潇丽古淡,奇正相生,六代所以高出唐人者以此。”实非过分之誉。

用笔潇丽

《张猛龙碑》的线条爽朗、劲健,线条在书写中运动,再加上技法的巧妙运用,运笔在不规则中震颤,线条的轮廓线呈现出微小的起伏变化,赋予了线条独特的生命力。

方笔凌厉。其笔法多方笔且斩钉截铁,给人以力量感、体积感,饱含阳刚之气,魏碑的雄强之气得以充分展现。比起前期的《造像记》,《张猛龙碑》已经可见南北风格的融合,逐渐趋向秀逸。从稳健的线条中,能看出撇捺的秀美弧度,可见已经融入了南方帖学的笔意,不再像前期那么生硬。《张猛龙碑》在用笔上方圆结合,以方笔为主,在用笔的折点处特别夸张显著,折的方笔很明显,这样点画更加醒目,增加了线条粗细的变化和醒目的感觉,可见此碑用笔的精妙。

撇画伸展。此碑的撇画都是极力长舒,方整厚重的笔画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奇特的审美效果,厚重中显出飘逸,极具灵动之态。

结体奇正

《张猛龙碑》的结体属于清丽流畅、飘逸秀丽一派,结体特征十分突出,中宫收紧,又八面出锋,使字形恣肆、秀逸。

欹侧生趣,浑然天成。《张猛龙碑》体势欹侧,但整体感很强,为魏碑中的精品,其疏密收放变化明显,以求得一种体势上的奇正之美。奇正相生是此碑的又一个特点。例如碑中横画斜行,左低右高,于是加重右边,把右边结构写低以求均等,像“体、神、积”等字;又如“源”字中间的“日”三横三走向,“寻”字下面的竖钩与主笔横成三角形构架。这种在不平衡中求平衡、在险中求稳的办法,有时还出现在上下字之间,例如“演慕”二字,“演”字取右上抖势,“慕”字则取右下倾势。因此,尽管笔画安排得奇险,产生了强烈的动态,但重心却很稳定,让观赏者像看杂技演出似的,既为演员捏一把汗,又为其稳稳当当而叫好。此碑还有一个特点是内紧外张。“承、震、长”这些字的字心收紧,笔画向四面伸张,大大夸张主笔的骨架气势,显得十分舒展,由于形成从字心向外放射扩散的形态,让观者产生一种张力巨大的感觉。

疏密对比,计白当黑。疏密关系主要体现为横竖安排均称。字的空间结构一定要注意留好适当的空白,这样字才显得舒朗。此碑中笔画较多的一边反而更密,并不把一个字的笔画平均分配。邓石如形容这类结体为:“字画疏处可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大体来说,《张猛龙碑》结字比较密,结构上也少讲究对称,字形重心多偏下。从唐碑楷体一直绵延至今的上紧下松、左紧右松的汉字原则,在此碑中几乎没有体现。这种结字的疏密是由各种笔画粗细变化而导致的,这样便使有些字更加紧密,尤其是横画,沉着厚重、气势雄浑,符合北朝人粗犷的性格。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研究生 龚勇富)

QQXIUZI.CN 千千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