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秀字 > 文字 > 正文

汉字的复杂和简单

作者 单泽润 来源 《大连大学报》 发布时间 2012-08-27

  汉字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文字;同时,汉字也是世界上最简单的文字。这里的“复杂”和“简单”,都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反映了中国先民的聪明和智慧。

  “水”字就是大千世界的流水状,哪个国家、哪个地方的水不是这般流淌,你不认为“水”这个象形字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简单吗?

  “秋”字在《说文》中是很复杂的,被称为“籀文”,一个字有20多划。这个字的左上为“禾”,指的是“庄稼”;左下部分是“火”;右边是一个“龟”字。这个会意字指的是到了秋天,五谷熟了,田野中便以火焚虫,以便收获。后来才去掉“龟”(虫),由“火”和“禾”并列,到了楷书时才让“火”与“禾”移位,成现今这个样子。由以上这番解说,不可不说这个“秋”字的复杂,以及后来的由“复杂”转化为“简单”,都反映出中国先人的聪慧。

  汉字在创发阶段,是由少向多、由简单向复杂发展的。但后来,当汉字已经基本够用之后,其发展趋势便成为由复杂向简单了。解放后,我国经历了多次汉字的简化,就是要让汉字作为学习、交流的工具,不至于因为太难而减弱了它的基本功能。即使是这样,对于外国人学习汉字,仍然存在不少障碍。我在给韩国留学生上“汉语写作”课时,他们就向我大吐苦水,说学习汉语太难了。首先难在字形,变化万千,让他们难以驾驭;其次难在四声,“阴阳上去”变化多端,他们读不好;最后就是字意,不同的语境有不同的意思,让他们感到深不可测而又妙不可言。其中,他们最不能理解的一个词就是“东西”。上课时,他们会连续向你发出几个有关“东西”这个词的问题:如为什么“物品”叫“东西”,而不能叫“南北”;为什么对人不能说“你不是东西”,这是一句实话、真话,在中国却不能说。实际上,这其中掺杂着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

  汉语由字向词发展,由单音词向双音词发展,经历了本义—比喻义—引申义这三个过程。如“水深”—“颜色深”—“学问深”。而一个词向另一个词的发展或过渡,也经历了社会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认识不断增加的过程。如“刀”字,起初是个象形字;后来加个点成“刃”,这是指事字;再后来“刃”字转化为“杀”意了。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就有“左右欲刃相如”一句。又如“釜”字,本来应是“父”(声)和“金”(意)结合,当“锅”、“炊器”讲。在形成之初,是上为“父”,下为“金”的。但到了后来,就节省了两笔,成为现在这个形状。在现今汉字中,词意在随着时代不断变化的唯一的字是“金”。最早指的“铜”,后来指的是“铁”,再后来(大约是唐代)指的是“金”,最后是“银子”,而现在可以认为是货币了,而且是纸币和支票同指。

发表于《大连大学报》第410期 第二版 作者:大连大学退休教师 单泽润

QQXIUZI.CN 千千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