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后形成的规范彝文

作者 闻述之 来源 《语言文字报》第497期 发布时间 2014-11-07

  彝语有6个方言,各地方言差异较大,假借文字也因地各异,这是彝文经书难解的原因之一。为使彝文能更好地为各方言区服务,四川凉山彝族地区以喜德语音为标准音、以圣乍话为基础方言制订了《四川彝文规范方案》,共确定819个规范彝字,于1975年开始在四川彝族地区推广使用,并设计了拉丁字母的《彝语拼音方案》,以便注音学习。

  20世纪50年代,中央派民族语文研究专家到四川凉山彝区进行彝语文调查,并设计了一套拉丁字母式的《凉山彝族拼音文字方案》,由于种种原因,这套方案在实际生活中很难通行。1974年,四川省委组织有关单位对原有彝文进行了整理、规范,拟定了《彝文规范方案》(草案)。1975年,四川省委同意在四川彝族地区推行《彝文规范试行方案》,并批准恢复和建立了各级彝语文工作机构。国务院于1980年正式发文批准在四川彝族地区推行《彝文规范方案》。《彝文规范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是彝语文长期改革所取得的成果。《方案》的巨大作用主要体现在:

  1.包括在《方案》里的《彝文规范字表》达到了使规范彝文的形音固定、全面而确切地代表彝语的预期目标。在彝文的历史上第一次消灭了书面语中的同音字,结束了长期以来在彝文使用过程中造成的“一音多字”“一字多音”“有音无字”等现象,大大提高了彝文的交际功能和使用效率。

  2.《方案》只有819个彝文,加上次高调字、替音符号共计1165个规范彝文,字数少;规范彝文全都从老彝文中选取,因此有群众基础;规范彝文笔画简单,易于学习和记忆。《方案》也促进了四川彝语标准语形成。

  3.《方案》在注音识字、分析教学、编查工具书、彝族和其他民族学习及彝文进一步发展的需要等方面提供了便利。

  4.《方案》为了使书写方法逐步统一,彝汉文对照翻译时排列一致和使用方便,规定书写或排印一般从左到右横行。这样,既提高了彝文的使用效率,又便于学习汉文和外文。

  5.《彝语拼音方案》中的彝语注音符号相当于汉语拼音字母,是注音识字的利器,也是彝文实现信息化的利器。

  《方案》在四川彝族地区获得了巨大成功,对云南省彝族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云南省少数民族语文指导委员会于1982年6月在昆明召开了有彝族干部、彝语文专家、彝族毕摩参加的座谈会。会上提出了以老彝文为基础,规范一种适用于各方言的以表意为主的超方言彝文的意见。1987年2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同意在全省试行《云南彝文规范方案》。1995年8月,云南省对《云南彝文规范方案》进行进一步完善,规范了2300个表意字、300个表音字,总计2600个彝文。但由于云南彝族语言存在较大的方言差异,因而云南彝文规范字推广工作难度较大,社会效果并不理想。

  贵州和广西的彝文没有改革,也没有规范。这两个省主要是对古代彝文文献进行整理和翻译。

QQXIUZI.CN 千千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