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进入计算机之一郭平欣与“748”工程

作者 东方白 来源 《语言文字报》第502期 发布时间 2014-11-08

编者按
  有人说,在中华文明历史上,我们不应忘记这些人:仓颉创造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沉淀下来;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让文明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王选把汉字带进了信息时代,让中华汉字文化更富活力。王选所做的工作,就是国家著名的“748”工程,即“关于研制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的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的研制。这次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进行的科研,掀起了“淘汰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印刷技术革命。

  1972年8月,周恩来总理在听取了有关部门关于发展计算机工业与技术的汇报后,立即作出了“要广泛发展计算机应用”的指示。

  从当代的角度来看,计算机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如果不和本民族的文字相结合,就不可能推广应用。所以计算机要在中国推广应用,必须要解决汉字的信息处理问题。时任第四机械工业部元器件生产技术局副局长的郭平欣是持这种观点的最积极一员。

  郭平欣认为,汉字是一种独特的文字,不可能依靠其他国家为我们解决汉字与计算机的结合问题,只有自力更生来完成这项历史使命。

  汉字信息处理应走什么道路呢?是拉丁化道路,汉语拼音方案,还是汉字信息处理?这是郭平欣反复思考的问题。在这之前,他知道美日等国都有人着手进行汉字的计算机处理研究,特别是日本至今仍保留着若干汉字,他们的研究成了郭平欣调查的重点。在与日本多次交流的过程中,他了解到日本开始也走过以假名代替汉字的处理过程,但由于同音异字太多,日本国民的心理也接受不了取消汉字的做法,于是放弃了拼音代替汉字的想法,专心于汉字处理的研究。

  日本的做法坚定了郭平欣搞汉字处理研究的信心。但从汉字信息处理系统的工作量上估计,不是电子部一家可以承担的工程项目,必须联合各有关单位,大力协调、共同开发。而且不只是研制单位,还必须与生产单位、使用单位相结合方能取得实用结果。从财力上讲,研制经费可能要超过亿元,工程延续时间可能逾10年,因此必须争取作为国家级重大工程项目立项。

  考虑成熟之后,郭平欣打了报告,得到了领导同意,作为策动单位联合机械工业部(当时的一机部)、中国科学院、新华通讯社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当时的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5个单位共同发文向国务院申报立项。国家于1974年8月正式批准汉字信息处理工程立项。“748”工程由此得名。

  在立项过程中,郭平欣还特别得到了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前后两任主任胡愈之先生和叶籁士先生的支持与指导。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将第一、二期发布的简化汉字作为中国汉字信息处理的标准依据,有规范的文字模本,这对“748”工程的顺利进行非常重要。

  国家计委颁布文件成立“748”工程办公室。郭平欣作为四机部代表参加了领导小组并兼任办公室主任,从此担负起了事实上的工程总指挥与总设计师的重任。他将“748”工程按各应用特点分为精密照像排版、汉字检索和计算机汉字通信三部分,并分别组织实施。北京大学参加了其中“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的研制,成立了以计算机研究所为首的协作攻关会战组,后来称为“748工程会战组”。合作单位有新华社、无锡电子计算机厂、山东潍坊计算机公司、杭州邮电通信设备厂、四平电子研究所、长春精密机械研究所等。

  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获得了很大成功。完成了原定的目标,实现了中国印刷行业印刷汉字电子化的革命性技术进步,实现了计算机与本国文字相结合的计算机技术本土化,实现了通信功能的直接汉字化。在汉字信息处理研究上获得的成果,不但为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作出重大贡献,而且影响深远。郭平欣作为中国电子工业的创始人之一,1986年在第十届世界计算机大会上被授予世界计算机科技奖“银环奖”,是迄今为止华人中唯一获奖者。

QQXIUZI.CN 千千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