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楷书

来源 《语言文字报》第664期 发布时间 2014-11-11

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经贞观之治、武周至开元,唐朝成为中国历史上国力极盛、疆域极广的王朝。由于政治清明、经济发达,文化事业也空前繁盛,书法艺术有了用武之地,人竞学书,形成晋以后的又一高峰。唐代帝王李世民、武则天、李隆基等酷爱书法,大力张官置吏,拔擢人才,购藏复制名作,专设书学,别立书科,甚至以“书”为选官的一项标准,以教育和入仕作为弘扬书法的制度保障,加上唐代儒、道、佛三教并重,典籍繁富,需要传抄,致使书法人才辈出,佳作频现,蔚为壮观。唐代书法以“唐楷”为典型标志,著名的欧体、颜体、柳体楷书都在这个时代诞生。唐楷作为最为成熟的楷书,具有严格的法度规范,它是中国书法由“晋人尚韵”转入“唐人尚法”的重要表现之一。

唐代书法大体可分为初、中、晚三个时期。初期为承隋酝变期,中期为革新鼎盛期,后期为凋敝衰微期。自唐立国到玄宗开元之前的唐朝初期书法,以“初唐四家”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为代表。唐初欧阳询、虞世南融合南北书风,以“北法为骨,南法为皮”,使唐楷臻于完善。二人互为伯仲,比较而言,虞世南楷书端静含蓄,藏器待时,不咄咄逼人,绵里藏针,筋骨内含;欧阳询楷书则结体纵横跌宕,多以纵长取势,中宫聚敛,重心不失稳定,字势骄纵而险峻,有凝耸之势,因此往往将欧阳询楷书的结体简单概括为一个字——险。有人认为:“虞则内含刚柔,欧则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为优。”这是将中国传统的儒家人生哲学化入书法批评之中。欧、虞二家均属继承为主的书法家。虽然在他们身上都体现出南北融会的特点,但是,虞氏书法更多地体现出“二王”、南朝的书法风范,而欧氏书法则受北朝书法影响更深一些。特别是欧阳询在楷书法度化构建上成就更为突出,因此,他的书法对后世影响更大。

褚遂良书风柔媚遒逸,婉美华丽。他的楷书受欧阳询、虞世南等唐楷的影响,并对魏碑、汉隶兼收并蓄,字势多呈横扁,保留了隶书遗意,似与北魏“造像记”一致,于“撇”的收笔处铺展腴厚,有如汉隶的波磔,显得丰美富艳;而“横”的笔画又如汉隶般一波三曲,笔致纤细,有婉通之趣;一些笔画呼应甚至连笔,如同行书,婉丽飘忽,茹柔蕴美,并且将笔提空,飞动飘逸,如铁线蜿蜒,有“美人婵娟,不胜罗绮”的评论。

盛唐时期以颜真卿的楷书成就最为显著,浑厚饱满,雍容雄伟,被称为“颜体”。颜体楷书宽博浑厚,气势雄强,大气磅礴,刚毅遒劲,体现出雄强之气,阳刚之美。“字如其人”在颜真卿的书作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同时,颜真卿在楷书法度化的构建过程中,把楷书推向了高峰。颜体楷书标志着楷书的成熟,同时也创造了契合时代的新典范,与柳公权楷书并称“颜筋柳骨”。

柳公权生活在晚唐,当时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战乱频繁,国家秩序趋于混乱,大量知识分子入幕不入仕,文风日衰,书法也随之衰落凋敝。善书者虽多,而创新者鲜见,唯柳公权卓然成家,独撑书坛,成为中流砥柱。《旧唐书》中称他“备有钟、王、欧、虞、褚、陆之体”。他初学王书,遍阅近代笔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明代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说:“柳诚悬书,极力变右军法,盖不欲与 《禊帖》面目相似。”说明他善于广泛学习传统又能变革出新。他不仅学习“二王”,而且向本朝书法家学习。从他的书法中可以看出受颜真卿、欧阳询影响很深。他融会前人笔法,奋力开拓,终于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选自语文出版社高中书法教材《书法文化》)

QQXIUZI.CN 千千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