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鹿”的疑析和一点感想

作者 赵世震 来源 《大连大学报》 发布时间 2012-09-13

前些日,翻看校报,在第427期,第四版,见一篇题为《日语词汇与汉文化》的文章里有关于“馬鹿”一词的探究。其文段意为:
“馬鹿”一词,在古汉语中并不存在。日语中的“馬鹿”乃是源自汉语“指鹿为马”的成语典故。语出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①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而日语中的“馬鹿”(有时也可说“馬鹿目”),意为“缺乏常识”、“傻瓜”、“不合算”等意思……

不佞读后,疑窦丛生,想讲一些不成熟的看法。略陈管见,伫候明教。

作者开句便说“馬鹿”一词,在古汉语中并不存在。窃以为这样的说法并不妥当。本人对古代汉语并无了解,却也找到了一两个反证如:《后汉书·崔琦传》“杜蔽主听,将使玄黄改色,马鹿易形乎?”唐代古之奇《秦人谣》“奸臣弄民柄,天子恣衷抱。上下一相蒙,马鹿遂颠倒。”且不论这里的“马鹿”是什么意思,其在古代汉语中现过身,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尔后作者便拿来一个论点:日语中的“馬鹿”乃是源自汉语“指鹿为马”的成语典故。就一般的行文逻辑,论点之后应有论据支撑。而作者不去解释“馬鹿”一词如何源自“指鹿为马”,却南辕北辙地拉了一段《史记》的引文来解释“指鹿为马”。由引文读者可以更清楚地知道“指鹿为马”即意喻颠倒黑白,混淆是非这个和“馬鹿”风牛马不相及的意思。所以就意思而言“馬鹿”不似源自“指鹿为马”。

或有人问,是不是日本人望文生义曲解了“指鹿为马”的意思?这个可能恐怕也很小。众所共知,古代日本许多学人的汉文化水平毫不逊色于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士大夫们。这样稍具文言功底即可理解的成语典故,我想对于会做汉诗,能写万字文言文章日本学人来讲也应该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不可能误解。退一步讲,即便有人误解了“指鹿为马”,按语序也应略读为“鹿馬”而非“馬鹿”。其实在日文里,“指鹿为马”有它的惯用说法。据我知有:鹿を指して馬と為す、鹿を馬と言う、馬を鹿に通す。

“馬鹿”既非来自“指鹿为马”。那么它从何而来,又为何有“傻瓜、笨蛋”的意思呢?查岩波书店第五版《広辞苑》词典 ,“馬鹿”一词的释义为:梵語moha(慕何),すなわち無知の意からか。古くは僧侶の隠語。「馬鹿」は当て字。其意译成中文即:由梵语moha(愚蠢、不可教的糊涂人)的音译“慕何”转来,是古代僧侣所用的隐语。“馬鹿”是假借字。这里需详说一下“当て字”的意思。“当て字”,就是借用字,音译汉字。用汉字写日语时,与汉字的字义无关,只借字音的写法。也就是说因为“馬鹿”二字的日语发音和梵语moha的音很相近,就被借过来用了,其所表示的意思只是梵语所指的语义,与汉语“馬鹿”一词无任何瓜葛。至此“馬鹿”一词的身世之谜似乎已被解开。

但或许仍有人问为何偏借用“馬鹿”二字呢?查《新日汉词典》(辽宁人民出版社 增订版)第1728页,可见“ばか”后接假借汉字“馬鹿、莫迦、馬稼、破家”。喔!原来“ばか”还可写作“莫迦、馬稼、破家”。只不过“馬鹿”比其它三个演员有更多登台亮相的机会罢了。其实现在我们看日剧或读日语文章,就会发现“馬鹿”一词也慢慢做起了“隐士”,而多以片假名“バカ”出现,或许是在还其外来语的真面目吧!

走笔至此,我又想起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这个“馬鹿”就是我们打小看抗日电影时常听到的音译“八嘎”。全称“馬鹿野郎”(ばかやろうbakayarou),中文音译多为“八嘎牙路”。前两天看电影《谍海风云》,周润发所饰演的黑社会老大兰亭,在遭到日本兵的盘查时就说了一句“八嘎牙路”。

“馬鹿”在日语里没有实际的意思,那它在汉语里又做何解释?查《现代汉语大词典》,“马鹿”一词的释义归纳有二①:鹿的一种②:日语对梵语moha的译音,指无知、愚蠢,也可以骂人。并附有例句:瞿秋白《小白龙》:“如此之爱国主义,如此之国家主义,如此之马鹿。”周立波《暴风骤雨》:“‘马鹿!’留一撮小胡子的森田,也踱出来,站在一边,瞪着眼睛,帮着韩老六斥骂郭全海。”第二个义项很耐人寻味,由它我们基本可以推出:作为梵语的音译假借字“馬鹿”非但不是从汉语而来,反而在现代汉语里,它作为从日语来的外来词,被赋予了一个新的义项。

水落石出,本应搁笔卷纸,收束全文,可忍不住要发一点感想。这个讹传,是不是折射出当前一些年青人,老实地讲,也包括我,片面地认为日本文明脱胎于中华文明,日本的学术昌盛也全赖于中华文明之哺育的想法呢?学了日语,特别是接触到如革命、文明、民主、自由、经济、社会、封建、国家、法律等词汇,和我们现在所用的汉字及义无任何差别时,更是思忖如没有汉语的支持,日本人甚至恐怕连日常交流都难以进行。后来才知道,这些词语原本是从日语传过来的外来词。即有些学者所指称的“词汇回流”现象(约从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因其涉及“西学东渐”时的翻译及诸多领域,一言难尽,暂略。但至少可以知道我们对有些现象和观点不应该去想当然地认为。

末了,还想画蛇足地讲一件大家都知道的事。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的“中山”二字,即其流亡日本,为躲避清政府的搜捕,而用的一个日本姓氏,化名为中山樵。以至今天我们常听到的“中山驾校”“中山路”“中山医院”“中山大学”“中山市”的“中山”,却原来是一个日本姓氏。当然,我们纪念的是孙中山先生。亲爱的朋友,不要以为我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就是崇洋媚日。洗一洗头,喝几口清水,坐下来冷静地想一下,为什么孙中山先生流亡日本而非朝鲜或越南?为什么他的化名最终替代真名为人熟知,广为流传?为什么孙中山先生本人也乐意接受呢?

仓促凑写了这篇拙文,并没有特别的意思。一则想讲一下浅见以免以讹传讹。二来欲起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恳望有渊识者不吝赐教。那么不特为区区,对许多的读者朋友而言亦是一件可喜幸的事了。

注①:此处作者引文有误,应为:“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中国文史出版社,第一版,第56页。

发表于《大连大学报》第450期 第四版 作者:大连大学日语学院08.5 赵世震

QQXIUZI.CN 千千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