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屯南地甲骨》及其研究

作者 边继芝 来源 《语言文字报》第522期 发布时间 2014-11-08

1973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发掘队在小屯村村南紧靠村口的公路上,1929年春发掘的探沟LK和JIH附近,先后进行了两次发掘,共开探方21个,发掘面积430平方米,除出土大量陶器外,最主要的收获是出土了刻辞甲骨5041片,其中卜甲70片,其余都是卜骨。经过缀合,在《小屯南地甲骨》一书中实际发表的刻辞甲骨共4589片,其中卜甲69片。在编写《1973年小屯南地发掘报告》过程中,报告的编写者又清理出刻辞甲骨294片,1973年发掘出土的刻辞甲骨共4892片(缀合后的数字),大部分收录于20世纪80年代初出版的《小屯南地甲骨》一书,一小部分碎片收入《1973年小屯南地发掘报告》。1973年在小屯南地发掘出土的刻辞甲骨,是新中国成立后出土最多的一次。

参加发掘的甲骨整理小组刘一曼、温明荣、曹定云、郭振禄等主要成员,以“萧楠”等笔名发表的11篇甲骨学论文,涉及甲骨文分期、甲骨文考释、甲骨文缀合、甲骨文钻凿形态、甲骨文的“易卜”以及商代社会生活等重要内容。

小屯南地的甲骨,不仅数量多、内容丰富,而且地层关系明确,所以学术价值极高:

第一,为甲骨的分期断代提供了依据。

组、子组、午组卜辞,董作宾认为属于文武丁时代,胡厚宣认为属于盘庚、小辛、小乙时代,贝冢茂树、伊藤道治、陈梦家则认为属于武丁时代,这三种意见一直相持不下。小屯南地甲骨出土发掘的地层关系,证实了 组、子组、午组的时代应与宾组相近,当属武丁时代。

第二,殷墟出土甲骨,有无武丁以前盘庚、小辛、小乙时代的甲骨,学术界一直没有共识。《小屯南地发掘报告》明确指出,《小屯南地甲骨》2777和《殷墟文字乙编》9099“可能是武丁以前的卜辞”,“大致可以确定在盘庚、小辛、小乙时代”。这是极有学术价值的意见。

第三,大量的钻凿形态和文字拓本同时著录。《小屯南地甲骨》共有5个分册,钻凿部分就占了1个分册。拓片421片,其中钻凿图276版、墨拓189版。该书从钻凿形态研究文字分期断代,提供了集中的第一手材料。

第四,《小屯南地甲骨》提供了非王卜辞的认识。小屯南地出土的午组卜辞有十几片,在这些卜辞中发现了一个新的贞人。这个贞人的问卜不是为国王服务,而是为一个家族的成员,特别是族长的安危而举行祭祀。对非王卜辞的认识是非常有意义的。

《小屯南地甲骨》出版之后,在学术界引发了一次深入研究的热潮,可见甲骨学界对《小屯南地甲骨》的重视。

QQXIUZI.CN 千千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