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化字有哪些优越性?

作者 陈双新 王敏 来源 《语言文字报》 发布时间 2014-11-04

1964年国务院颁发了《简化字总表》,1986年又进行了修订,共2235字,这就是我们今天使用的简化字的国家标准。关于简化字的使用,历来有不同意见。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简化字使用50多年了,不但没有给传统文化传播造成负面影响,还带来积极的效果。最有说服力的例证就是,自2008年以后,联合国的汉字体系标准与我国大陆的简化字保持一致,对外发布的汉字正式文本以简化字为准。这样,随着世界其他地区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不断增加,简化字逐渐取代了过去海外华人使用的汉字字体

从总体上看,简化字的好处是容易学习和掌握,便于书写和应用。具体地说,比起相对应的繁体字,简化字有以下优越性:
1.减少了字的笔画
《简化字总表》中的2235个简化字,其总笔画数为23050画,平均每字10.3画;被简化的繁体字为2264个,其总笔画数为36291画,平均每字15.6画。简化字比繁体字平均每字减少5.3画。如“郁(鬱)、吁(籲)、艺(藝)、蚕(蠶)”等字简化得非常好。简化字笔画的减少使字形结构清晰,给人们的认读、书写带来很大方便,这一点是汉字简化最大的优越性。如果放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历史条件下来看,这一点的功绩尤其显著。“边(邊)、才(纔)、蚕(蠶)、馋(饞)、沣(灃)、关(關)、饥(饑)、阄(鬮)、鹂(鸝)、灵(靈)、驴(驢)、鸾(鸞)、锣(鑼)、霉(黴)、庆(慶)、琼(瓊)、寿(壽)、厅(廳)、坛(坛)、牺(犧)、响(響)、衅(釁)、盐(鹽)、呓(囈)、吁(籲)、郁(鬱)、痈(癰)、赃(贜)、凿(鑿)、症(癥)”等字都很常用,若不简化,有谁能记清它们的笔画且能在小方格内清楚写下?上个世纪30年代,陈望道先生就提倡过简体字(当时叫“手头字”),画家丰子恺对此十分赞成,并为此画了一幅漫画《今昔对比》(见右下图),写简体字者喜笑颜开,写繁体字者愁眉苦脸,的确很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学写字时的心态。
有人说,电脑日益普及,汉字手写越来越少,使用繁体字不会增加书写的麻烦。其实不然。一是手写汉字永远都会存在,至少学习写字的阶段就不能免除,所以不可能因为解决了汉字键盘输入就彻底放弃手写,写字板、触摸屏等介质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也给信息时代的汉字手写带来更多机会。二是笔画减少,对今天提高电子屏幕显示的清晰度也十分有利。笔画少的字形在电脑上、在一般出版物中,其清晰度远大于笔画多的字,在手机等小的通信设备上更是如此。上列“邊、纔”等30字,电脑中二号字才大致看清笔画,而一般出版物用的是五号字,显示出来简直就是一个黑疙瘩。
2.便于理解和认记
现行汉字中有90%以上是形声字,由于古今语音的演变,多数形声字的声音已经与现代汉语的读音不相符合,有的字其声符根本不表音。如“遞、溝、滬、塊、遷、態、選、醞、戰、證、鐘、鑽”等繁体字的声符,简化作“递、沟、沪、块、迁、态、选、酝、战、证、钟、钻”后,不但声符简单常见,绝大多数表音也准确得多。有些繁体字的意符已经失去表意的作用,或虽能表意但笔画很繁,简化后,不但笔画简单了,表意性也增强了,如“惊(驚)、护(護)、响(響)”等。
“沟、护”的繁体“溝、護”的声旁“冓、蒦”,不论表音是否准确,大多数人都不认识;声旁换成“勾、户”,笔画少了很多,而且表音准确。“惧、战”等字,繁体字“懼、戰”的声旁“瞿、單”虽然不生僻,但实际上声母已经不同,换成“具、占”后,表音更准确。
有一部分汉字的偏旁或部件,原来不能独立成字,或者是一般人不认识的古字,简化后,变成了好用好念的常用字,同时,也使相当一部分汉字的结构由原来不能称说变成能够称说了。如“联(聯)、宪(憲)、衅(釁)、郁(鬱)”等。结构便于称说,给汉字教学带来方便,既容易教,也容易学。
3.淘汰了部分容易读错和写错的字
有些繁体字经常容易读错和写错,给阅读和书写带来一定的困难。如“齣(出)、醞(酝)、氈(毡)”容易读错,“犧(牺)、網(网)、竈(灶)”容易写错。这些难写的字经过简化后被淘汰,减少了容易读错和写错的几率。
(作者陈双新系北京语言大学教授,王敏系教育部语用所汉字与汉语拼音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

QQXIUZI.CN 千千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