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笔冢”的故事

来源 《语言文字报》 发布时间 2014-11-13

智永,名法极,本姓王,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王右军第七世孙,右军第五子徽之之后,号智永禅师。智永曾将王羲之作为传家之宝的《兰亭序》带到永欣寺保存。智永善书法,在永欣寺时,就曾盖一座小楼专供练字,发誓“书不成,不下此楼”。

智永禅师晚年时,有一天正在指导一位小沙弥练字,几位年轻书生慕名来寺谒求大师的墨宝,并请教写字秘诀。智永笑答:“赠字不难,但秘诀实无,不过老衲可奉送诸位四字:勤学苦练。如能持之以恒,保你一生受用不尽。”书生闻言,大失所望。智永禅师便耐心开导他们:“俗话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即以老衲先祖羲之公和献之公为例,羲之公以东汉张芝‘临池写书,池水尽黑’的事迹激励自己,一生苦练不辍。洗砚曾染黑过庐山的归宗寺、临江的新城山、建康的钟山、浙江的积谷山和山阴等地的五六处池水。献之公学书曾用尽18大缸清水,老衲学书也是靠勤学苦练,才有今日的成就。”

众书生听后,并未尽信。智永禅师便命小沙弥打开后院门,带他们去寺中的塔林,来到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下,看见一座高高的坟冢。书生们大惑不解,智永禅师说:“我习书一生,练字磨秃的笔头尽在于此。”冢前立一石碑,上刻“退笔冢”3字,下有“僧智永立”几个小字,背后还有智永写的一篇墓志铭。偌大一座坟冢,贮满秃笔头,书生们看罢,惊愕不已。小沙弥告诉书生,师父写字的秃笔,初时装满了5大筐。为练好字,师父在寺内阁上住了30年。书生们听后恍然大悟。

苏轼曾用这个典故劝人发奋读书:“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其实,“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任何学术要达到高峰,没有捷径可走,亦无秘诀可言,只有勤学苦练。

(改编自语文出版社小学书法教材四年级下册)

QQXIUZI.CN 千千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