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的历史

来源 《语言文字报》 发布时间 2014-11-13

考古学家曾在陕西省临潼县姜寨一处原始社会遗址中,发现一套陶器彩绘工具,其中有一方石砚。此砚有盖,砚面微凹,凹处有一根石质磨杵,砚旁有数块黑色颜料。很显然,这是早期用于研磨颜料的砚。这方砚台的实际寿命已超过五千年。

汉砚质地以石为主,尚未出现专用砚材,圆饼形和平板形最为常见。东汉砚的盖顶和足部多以鸟兽圆雕作装饰,厚朴古拙而不失生动。东汉后期,人工墨日趋成熟,墨锭可以直接在砚上研磨,磨杵渐渐消失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瓷业渐兴,出现了瓷砚,多为青瓷;以瓷土为胎,外施青釉,砚堂无釉,造型仍多为圆形带足。

隋唐时期,砚不再限于圆形三足式,出现了圈足、多足、辟雍砚等,而最享美名的突出形制是两足箕形砚。箕形砚有圆首、方圆首、花瓣首等形式,又有陶、瓷、石质之分。唐代石质砚材发展迅速,各地出现了不少独具特色的砚材,如山东青州的红丝砚、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州的歙砚、甘肃洮州的洮砚等。这些优质砚材自唐代问世起,雄居砚林,至今仍有巨大的生命力。

宋元时期的砚形以实用为主,出现了一种体轻且稳的造型,称为抄手砚。其制作讲究,线条流畅,大方稳重。

明清是砚成为工艺美术品的重要历史阶段。这个时期砚台品种增多,有些不适于研磨的材料,如翡翠、象牙、玻璃,也选为砚材,纯为工艺美术上的需要。所表现的内容亦渐广泛,世间万物无所不包。砚台的形制也一改前代的单纯实用,而按纹饰的要求而定,雕刻手法纤细工巧,豪华繁缛,极尽雕镂之能事。

(选自语文出版社书法教材四年级下册)

QQXIUZI.CN 千千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