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全碑》

来源 《语言文字报》 发布时间 2014-11-15

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是我国东汉时期重要的碑刻,立于东汉中平二年(185年)。碑高约1.7米,宽约0.86米,长方形,无额,石质坚细。碑身两面均刻有隶书铭文。碑阳20行,满行45字;碑阴分5列,每列行数字数均不等。明万历初年,该碑在陕西郃阳县旧城出土。在明代末年,相传碑石断裂,人们通常见到的多是断裂后的拓本。1956年移入陕西省西安博物馆碑林保存。此碑是汉碑代表作品之一,以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历代书家推崇备至。其结体、笔法都已达到十分完美的境地。清万经评此碑:“秀美生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

《曹全碑》无疑是汉隶中的名碑,但历来有争议。美之者誉之为“行书之《兰亭》”,诋之者谓其纤秀柔靡,如出女郎之手。因此,历来学隶书,都不主张以《曹全碑》入手,也不主张多习。说它如《兰亭》,是誉之过当;说它如女郎所书,是诋之过甚。它就像赵孟书,成就极大,贡献极大,秀美异常,通俗易入门,但确实较为柔靡,临习者必须善学。即如后人评价学习《曹全碑》的万经一样,要“去其纤秀,得其沉雄”。

从此碑的书艺上看,用笔特征很明显。逆入平出,以圆笔为主,运笔如顺势推舟,很少有大蹲大跳之笔,不激不励、笔势稳健、婉丽绰约、明媚多方。磔波往往写得比较长,姿态也各种各样,或如小溪潺湲,或轻轻下按,然后顺势挑出,缓逸流畅,得翩翩欲飞之姿。结体精密,平和圆润,虽向背并用,然向法用得最多最妙。转折法变化也十分丰富,或圆转而下,意如外拓法,如“景”“焉”等字;或向右轻按后翻折而下,如“秉”“商”等字;或在折处提笔归中,然后翻折而下,如“胄”字的下折;或另起一笔,凌空向右上圆势按下,然后重心反下,折笔而下,如“叔”字;或在折处,提笔向上,然后圆势按折而下,如“涌”“贲”等字,然轻重缓急不同,其情性也各有所异。这些转折法,在汉隶中虽大体相同,但因各人的用笔方式不同、个性不同,给人的情趣感受也不同。此所谓同构异质,与我们当今所作的隶书使转一类,有天壤之别。其实,楷法中的使转正隶书中均可找到它的对应处,只是方圆、趋势不同而已。再从其书风上看,此碑的阴柔之美为其特色。婀娜多姿,体态窕窈,艳而不俗,秀而尤清,中宫紧收,精气内藏,舒展如群鹤翔翅,雅静端庄。不知者以为软媚,深知者以为骨峻。历代将它与《礼器》并称,视为汉碑至宝。

此碑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曹全碑内容为王敞记述曹全生平。此外,还记载了汉代重大的历史事件。如文中有“疏勒国王和德弑父篡位”“和德面缚而死”等语,与文献记载不同,可作为订正历史的参考。另外还记载了张角领导的农民起义,当时已波及陕西,郃阳县民郭家为之响应,遂成“燔烧城寺,万民骚扰,人里不安,之郡告急”的局面。《曹全碑》对研究东汉末年农民起义有重要参考价值。

(选自语文版书法教材九年级下册)

QQXIUZI.CN 千千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