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明帝为沟通秦蜀,下诏修建褒斜栈道,并在褒谷开凿了16米长的、世界上最早的通车隧道石门,作为褒斜栈道南端的门户。但褒斜栈道不久就因战乱而毁弃。50多年后,汉安帝延光年间,司隶校尉杨孟文主张重新开通褒斜栈道,上表力奏获准,在其主持下,栈道得以修复。汉中太守王升为了纪念杨孟文的功绩,撰文颂德并刊刻于石门崖壁上,这就是流传后世的《故司隶校尉犍为杨君颂》,又称《石门颂》。 东晋以后,栈道再次废弃。北魏时期,梁、秦二州刺史羊祉再次组织人力开通此道。工程竣工后,为纪念此事,在石门东壁上勒石刻铭,称《石门铭

2014-11-13

《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唐会昌元年(841年)十二月立,碑高3.86米,碑底宽1.2米。裴休(791846年)撰,柳公权(778865年)书并篆额,邵建和、邵建初镌字。正书28行,每行54字,石碑现存于陕西西安碑林。 《玄秘塔碑》是柳公权64岁时所书,书体端正瘦长,笔力挺拔矫健,行间气脉流贯,顾盼神飞,全碑无一懈笔,有以方取势,引筋入骨之赞。与《神策军碑》《苻璘碑》《冯宿碑》等柳公权其他作品相比,此碑妙在既有斩钉截铁的柳体特性,

2014-11-13

《九成宫醴泉铭》,唐贞观六年(632年)四月刻。碑在陕西麟游。据王昶《金石萃编》载:碑高七尺四寸,宽三尺六寸。魏征撰文,欧阳询 (557641年)书。碑额阳文篆书九成宫醴泉铭六字,行文24行,每行49 字。传世宋拓尚多,以明驸马李琪藏北宋拓本为最,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九成宫醴泉铭》为欧阳询75岁时所书。用笔方正,且能于方正中见险绝,字画的安排紧凑、匀称,间架开阔稳健。其字形偏修长,行笔于险劲中寻稳定,尤其在画末重收,笔至画尾便稳稳提起。碑文整体高华浑朴,法度森严,一点一画都成为后世模范,

2014-11-13

《荐季直表》为钟繇 (151230)于魏黄初二年(221)70岁高龄时所作的楷书,是钟繇上奏曹丕,向曹丕推荐旧臣季直的一份表章。季直曾为曹魏建国立过大功,封为关内侯,钟繇希望曹丕能重新重用季直,让他继续为国效力。此表的墨迹本在清代由皇家收藏,乾隆皇帝十分珍爱,收入《三希堂法帖》,作为卷首第一帖,放置在圆明园长春书屋。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纵火焚烧圆明园,《荐季直表》遭英军劫掠,后辗转卖给收藏家裴景福。民国年间又被人偷窃后埋在地下,待挖出时已完全腐烂,所幸的是留下了一张照片。虽然照片效果

2014-11-13

《兰亭序》雄秀之气,出于天然,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相传真迹已陪葬于唐太宗的陵墓中。 历史上唐代流传的《兰亭序》有五大摹本。其中最能体现《兰亭》意韵的摹本是唐虞世南的《虞本》,卷中有元天历内府藏印,亦称天历本。虞世南得智永真传,直接魏晋风韵,用笔浑厚,点画沉遂,与王羲之书法意韵极为接近。最能体现《兰亭》魂魄的摹本是唐褚遂良所临《褚本》,因卷后有米芾题诗,亦称米芾诗题本。此临本笔力轻健,点画温润,血脉流畅,深得《兰亭》神韵。最能体现《兰亭》原貌的摹本是唐冯承素的《冯本》,因其卷引首处有神

2014-11-13

《怀仁集王圣教序》,简称《圣教序》,由唐太宗李世民撰文。最早由褚遂良所书,即《雁塔圣教序》,后由怀仁奉命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而成,并刻成碑文,历25年乃成,较《雁塔圣教序》晚19年。《圣教序》包括《序记》和《心经》两个部分,共30行,计2400余字。 一、全篇章法井然,字与字之间呼应紧密。字里行间流露出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的王书韵致。 二、用笔以内擫之法为主精敛、约束而不放纵,转折处亦多顿折而少使转,如佛靈無寂空凈是等字。内擫之法,与外拓之法有别。二者都是用笔方法的一种概称。外拓的笔法,从王献之

2014-11-13
38上一页12345
QQXIUZI.CN 千千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