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版技术推广应用缓慢的原因

作者 珠峰 来源 《语言文字报》第500期 发布时间 2014-11-08

  从北宋庆历年间活字版的发明到明代末年,活字版技术经历了5个世纪的发展过程。期间,虽然在活字的材料、制作工艺以及存放和排版工艺等方面进行了改进,但这种发展却很缓慢。反差较大的是,活字排版工艺虽已十分成熟,但其使用比例一直很低,到明代后期,木活字和铜活字虽在使用,但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而占主导地位的仍是雕版印刷。

  我国古代活字排版工艺的推广和应用为什么步履缓慢,专家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汉字的数量很大,一副需要满足排版需求的活字,最少也得有几万个,有的甚至要刻制十几万个。这样大的数量,工程很大,较小的印刷作坊,往往投资不起,如果制造金属活字,投资就更大了。对于只印少数书的私人来说,不愿用活字印刷。

  二是传统印刷文化势力的影响。自雕版印刷术发明后,印刷品不仅是一种阅读对象和传播知识的媒介,还是一种艺术品和传播书法艺术的载体。雕版印刷术的这种功能,是活字版难以取代的。文人及藏书家对印刷品的评价,往往是从上述标准出发的,而活字版则只能用一种固定的字体,这对当时的很多购书者来说不易接受。

  三是工艺技术上的保守思想,影响了活字版印刷的推广和应用。雕版印刷已有悠久的历史和成熟的工艺,而活字版工艺是一种新工艺,不易被人接受。从活字排版的工艺技术角度来说,它比雕版要复杂得多。

  当然,以上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封建的生产关系抑制了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所以直到清代,木活字印刷才得到广泛的流传和普及。政府和民间多以木活字印刷书籍。尤其是乾隆皇帝用木活字印刷了《武英殿聚珍版丛书》138种,最为著名。此事的倡导人及承办者金简,写成《武英殿聚珍版程式》一书,全面记述武英殿制作木活字、排版、印刷的工艺流程,有力地推动了清代木活字印刷术的广泛应用。

QQXIUZI.CN 千千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