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雅班迪达与托忒蒙古文

作者 东方白 来源 《语言文字报》第492期 发布时间 2014-11-07

  托忒蒙古文是原居住在准噶尔草原民族的古老的蒙古文字,来自蒙兀室韦部和克列特部,经过突厥、匈奴人、契丹、鲜卑等民族语言融汇,1648年,经和硕特学者扎雅班迪达的整理和创新,形成了简洁清晰、明白易懂的托忒蒙古文。主要使用范围是巴音郭楞的蒙古族人民和新疆各地蒙古族人民。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卫拉特语支。史称托忒文或扎雅班迪达文。

  托忒蒙古文创始人是扎雅班迪达。

  扎雅班迪达1599年出生于和硕特部落格热青鄂特克,是孔贵扎雅齐之子巴布汗的第五子,原名那木海加木苏,被卫拉特盟主拜巴噶斯收为义子,于1617年前往西藏。他16岁受戒于察罕诺门罕呼图格图,成了西藏的喇嘛。他在西藏22年,由于语言犀利,深通“五明”,“不失一言,众皆服之”。名气远扬,获得“阿仁江布”学位。

  扎雅班迪达根据卫拉特方言特点,在回鹘式蒙文的基础上创制了托忒蒙文。创制托忒蒙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黄教经典译成蒙文,以便在卫拉特蒙古地区传播。1664年他着手翻译著名藏族文献《玛尼全集》(又名《玛尼噶奔》《十万宝颂》)。这些著作大部分为宗教典籍,也有一部分是伦理、历史、文学、医学等著作。他还用托忒蒙文记录了卫拉特蒙古著名英雄史诗《江格尔》。翻译了西藏、印度的佛教经典多部,在卫拉特和整个中亚蒙古地区传播了古印度文化、西藏文化,将蒙古民族文化提高并融入到世界文化当中。

  16世纪末至19世纪,托忒文在卫拉特蒙古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与清朝的交往中,卫拉特蒙古的几个政权以及中亚诸多民族,曾把托忒文作为外交文字使用。这些使得清政府在对外事务当中不得不重视托忒文。清廷需要懂得托忒文的人才去解读、翻译这些托忒文信函。在与这些部落交往中,也使用托忒文转译谕旨。

  托忒蒙文的创制和推广,对卫拉特的文化、教育发展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到20世纪40年代,世界上保存下来的托忒蒙文典籍有367件,其中扎雅班迪达译著的约220件。1983年新疆成立古籍整理出版机构,对古籍进行搜集整理,登记在册的380多种古籍中,托忒蒙文有130多种。其中,扎雅班迪达的著译有15种。

  由于托忒蒙文的创制,卫拉特人的不少口头文学遗产被记录下来。世界三大英雄史诗之一的《江格尔》,还有其他史诗如《格萨尔》《汗哈尤古》《四卫拉特故事》《乌巴什洪台吉的故事》等反映卫拉特人民机智勇敢、坚强不屈、从容就义等英雄形象的著作才能流传至今。

QQXIUZI.CN 千千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