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世界沉醉的东巴文化

作者 东方白 来源 《语言文字报》第496期 发布时间 2014-11-07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作为战败国,德国到处是战争留下的创伤。当时一个普通居民每天只能配给两片面包、四个土豆和二两米。面对千疮百孔的战争废墟,战后联邦德国第一任总理阿登纳,竟然同意西柏林国立图书馆以重金从意大利东方研究所购回一部东方奇书,并把它郑重地收藏在国立图书馆内,这就是中国纳西族的象形文字《东巴经》。

  《东巴经》流传到意大利,与一个叫洛克的美籍奥地利人有关。他13岁开始自学汉语,上世纪20年代初,洛克应美国农业部之聘,到泰缅等国寻找药用植物,却意外地在玉龙山发现了纳西族和纳西文化。

  从此他在丽江一住20年,足迹遍及玉龙山和泸沽湖地区。从1926年到1949年,他放弃了植物学研究,收集了大量的东巴经书,全身心地投入到对东巴古籍的研究。后来,他出版了《中国西南的古纳西王国》《纳西语英语百科辞典》等著作。当时为了筹集出书的经费,便把一部分经书卖给了意大利东方学研究机构。

  洛克不是发现东巴文化的第一人。1867年,法国巴黎伊特兰格教会的佩伦·德斯古丁斯,把从云南搜集到的11页的一本东巴经摹本《高勒趣赎魂》寄回家。从此,一个以收藏东巴古籍、游历与考察纳西族地区、研究介绍东巴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纳西文化热在西方悄然兴起。

  其后数年,英国的吉尔上尉和梅斯内在丽江旅居时,搜集到3本东巴经书,其中一本被寄往大英博物馆,此书被标以《中国缅甸之间山地祈祷者的象形文稿》的题目藏于博物馆。

  1885年,法国的太伦·拉卡蹈里尔第一次发表东巴古籍文字资料。

  1907年和1909年,法国的巴克教授两次到云南纳西族地区考察。1913年,巴克教授出版了第一本研究纳西东巴文化的专著《麽些研究》,揭开了研究东巴古籍的序幕,引起国内外瞩目。

  上世纪30年代,中国学者开始对东巴古籍进行研究。1931年,纳西族学者杨仲鸿编成《麽些文多巴字及哥巴字译字典》一书,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出版。1933年,纳西族学者方国瑜回乡收集东巴象形文字,在纳西族学者和志武的协助下,着手编写《麽些文字字典》。该书经历40余载,于1981年改名为《纳西象形文字谱》出版。

  1940年,我国研究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著名学者傅懋勣在大东巴和芳的帮助下,完成了《丽江麽些象形文古事记研究》等著作,后来又完成了《纳西族图画文字〈白蝙蝠取经记〉研究》等著作。1940年6月,杭州艺专李霖灿来到丽江,撰写了《麽些象形文字字典》《麽些标音文字字典》及多篇论文,并在台湾翻译出版了《麽些古籍译注九种》等译著。

  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和志武主要从事纳西族语言文字的调查研究,他撰写了大量研究东巴文化的文章,并翻译出版了汉文本《东巴古籍选译》一书,内收31种东巴古籍文学故事。经过20年的艰苦努力,千册百卷本《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翻译工作在东巴文化研究所完成,于2000年交付印刷出版。

QQXIUZI.CN 千千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