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照 “官话字母”的创制者和推行者

作者 东方白 来源 《语言文字报》 发布时间 2014-11-09

王照(1859―1933),河北宁河县人,清末入翰林院供职。王照是爱国知识分子,戊戌变法维新的风云人物。变法失败后,王照被通缉追捕,逃亡日本避难两年。在日本流亡期间,王照受日本假名字母的启发,制定了“假名式汉语拼音方案”。1900年,他秘密回国,潜居天津。这年冬天,他用“芦中穷士”的笔名发表了双拼制假名式方案《官话合声字母》。
王照创制官话字母的目的是要通过文字改革,普及教育,唤起民众,救国图强。他的《官话合声字母》,就是“纯为多数愚稚便利之计”,“全是为不识字的人兴出来的”。《官话合声字母》方案中所体现的一些观点,至今仍有一定参考价值。

《官话合声字母》的四个设想

《官话合声字母》是最早的汉字笔画式方案。这个方案,初稿有49个字母(声母),15个喉音(韵母);后来改为50个字母(声母),12个喉音(韵母)。王照把汉语语音的i、u、ü三个介母合在声母当中,这是为了便于双拼。
王照在《官话合声字母》一书的“新增例言”中,表达了他对切音字的几点设想:第一,采用官话。“语言必归划一,宜取官话。京话推广最便,故曰官话。官者公也,公用之话,宜择其占幅员人数多者。”第二,拼写白话。“此字母专拼白话”,“专拼北人俗话,肖之即不误矣”。第三,拼音方案可以“士民共用”。他说,“此字母虽为贫人及妇女不能读书者而设”,“然若读书人习之以备教人,且与下等人通书信亦甚便也”。第四,汉文和官话字母互为补充。他认为拼音文字并不排斥汉文,更不能代替汉文,主张“勿因有捷法而轻视汉文”,而应并行并用,互为补充。

以戴罪之身冒险推广官话

王照的方案是我国最早的汉字笔画式的官话音拼音方案。在切音字运动中,由于得到社会知名人士支持,他的官话字母推行最有成绩。在天津名流、翰林院编修严修的保护下,《官话合声字母》于1900年正式出版;第二年,又在东京出版。1902年,吴汝纶访日回国,大力提倡官话字母。他亲自派人去天津学习,然后在安徽推广。1903年,王照以“奉旨严拿”的政治犯身份,冒险在北京设立“官话字母义塾”,在屏风后面倾听授课。同年,管学大臣张百熙奏定“学堂章程”,把“官话”列入师范和高等小学课程。袁世凯为发展其势力,也赞成官话字母,并于1904年,命保定蒙养学堂、半日学堂、驻保定各军营试教官话字母。

不惜自首入狱获自由身份

1904年,王照为了能以公开身份推广官话字母,决定自首入狱。三个月后被释放,去保定办“拼音官话书报社”,并在保定出版《对兵说话》官话字母书。1905年,王照回北京,开办“官话字母第一号义塾”。从此,推广官话字母的义塾发展起来,达24处之多,识官话字母的人达数万。
官话字母从1900年到1910年,推行了10年,遍及13个省,编印书籍达6万余部,共有推行官话字母的团体数十个。其推行速度快且声势浩大,是当时切音字运动诸方案中影响最大、推行最广的一种。王照成为切音字运动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

QQXIUZI.CN 千千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