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草与今草

来源 《语言文字报》 发布时间 2014-11-11

草书是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其内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草书是指各种规矩字体潦草书写的书体,例如草篆、草隶以及日常各种速记、快写等;狭义的草书专指章草和今草,是有统一规范的成熟字体。一般而言,书法文字学界所谓的草书,都是指狭义的草书。

草书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日常实用书写对速度的要求。任何书体在使用中都有简便易写的需求,并因此产生省简笔画和潦草的趋势。这种趋势是文字演变的主要原因。每当社会变革和文化大发展时期,特别是战国到秦末汉初,政治、军事、狱讼事务繁忙,公私文书往来交驰,文字应用日益频繁,对于书写速度的要求不断提高,篆书的草写应运而生,这便是草篆。

汉代时,人们又在草篆的基础上融入通行字体——隶书的笔意,同时进行了规范统一,章草由此形成。对章草的名称,历代都有不同的解释。有一种说法认为其来源于西汉史游书写的草书教材《急就章》;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汉章帝爱好草书,曾下令用草书写奏章,甚至还有汉章帝创造草书的说法。一般认为,章法之“章”与章程书、章楷的“章”同义,为章程、法度之意,这符合早期草书略存隶书笔意、字与字不相牵连、笔画省变有章法可循的事实。

章草是隶书初步的快写,具有以下特点:
1.章草对隶书结构作了一定程度的省并。
2.笔道有很多圆转、曲折的处理。
3.除波磔主笔外,起笔、收笔多作露锋、放锋。
4.笔画之间出现了简单的连笔。

但是,章草对隶书的省并比较有限,结构上大体与隶书接近,主笔横画(或者主笔捺画)的收笔保留了隶书的波磔;字和字之间没有连缀,字字独立。

汉魏时期是章草的黄金时代,名迹有西汉史游所书 《急就章》,三国时期东吴皇象所书《急就篇》,晋代索靖所书《月仪帖》、陆机所书《平复帖》。在史游、皇象之后的时代,章草则总体上呈现颓势。西晋陆机、东晋王羲之、南朝萧子云、宋代黄伯思、元代赵孟頫、明朝宋克和祝允明等是历代屈指可数的较为擅长章草的书法家。

汉末魏晋时期,经过张芝、王羲之等草书大家的进一步探索,逐步去掉章草的波磔笔意,字与字之间出现或多或少的连带,书写更加便捷,章法更加流畅,今草逐步形成。这个过程便是“章草今化”。

东汉末年,草书颇为时尚,张芝在书法上的重大贡献就是创今草,被尊为“草圣”,书法作品有《冠军帖》《消息帖》《秋凉帖》等。张芝的今草与传统的章草有较大区别,唐代张怀瓘《书断》云:“章草之书,字字区别,张芝变为今草,如流水速,拔茅连茹,上下牵连。或借上字之下而为下字之上,奇形离合,数意并包,若悬猿饮涧之状,神化自若,变态不穷。”“字之体式,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张芝的小弟张昶,任黄门侍郎,也擅长草书,虽筋骨天姿不如张芝,而华实兼美,风格与张芝近似,当时人称之为“亚圣”。

东晋王羲之等人使今草更为普及,其草书风格妩媚秀逸,新妍流便,但王羲之草书仍然缺乏一些惊心动魄的恢弘气势。张怀瓘在《书议》中评论:“虽圆丰妍美,乃乏神气,无戈戟铦锐可畏,无物象生动可奇。”认为今草的基本要素都已具备,只是体势不够开张而已。今草取消了“波磔”等隶书的典型用笔特征,把隶书固有的笔画进一步简化,更加连笔化,很多字的局部结构省略,写得和过去完全不同,更荒率苟简。就汉字的书写使用来说,简化的目的是为了快速;但是过度的简化使人很难看懂,因而降低了它的实用价值。从书法史的角度来说,可以认为草书使汉字摆脱了完全实用,而有了主动的艺术追求;但站在汉字书写的立场,可能如同东汉赵壹《非草书》中所说:“(章)草本易而速,今(草)反难而迟。”今草被视为炫奇耀技的一种方式。

(选自语文出版社高中书法教材《书法文化》)

QQXIUZI.CN 千千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