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万岁万岁万万岁(二)

作者 千里 发布时间 2014-12-19

2、从文言、白话的转变看汉语向词素方向发展

汉字从其产生以来,到民国以前,具体的说是在新文化运动以前,一直掌握在卿大夫阶层手里,具体表现是写文言文。文言文应视为古代语言或略为简化的古语。只有在新文化运动后,汉字才名符其实地成为全民文字,即现代语言。具体表现是写白话文(通俗文,即现代语)。文言用字追求的是典雅,反对通俗。古代字书上常有“俗作××”字样,表明文字主要是为典雅的文言文服务的,俗语是不屑于收入字书的,白话就是老百姓的语言。

什么叫典雅?典就是经典、典故,文人常喜欢用典故,因为它能用少数的语言喻寓更多的事务,因此古代成语非常发达。在用语上则追求雅,雅就是不俗,一般地一个词(字)能代表较多意义(词),至少是完整意义。文人间谈话总是文诌诌的。是说文人的语言和老百姓的俗语是不同的,所谓通俗就是普通老百姓的俗言俚语,它们大都是单义的、简义的,事实就是词素,用它来直截了当地说明一切,文人是不屑于用的。因此文言、白话是不同的两种语言,事实是古今的不同语言,也就是词和词素。二者除了繁、简外,同是单义的同义词,字也不同。如老百姓的狗,文言是犬,脚,文言是足,桌(几),船(舟),干(为),吃(食),喝(饮),红(赤),我(予),你(尔),吗(乎)等等都有不同说法。除语词外,语法也不同。文言虚词少,白话虚词多。总之文言白话是各不相同的。新文化运动后,人们主张用通俗文,把老百姓的语言扶为正统,于是白话(通俗文)理直气壮地写入了字典之中。应用于文章(书面语)之内。因而词素语得到发展。通俗字都是词素,虽然老百姓早就运用了,如水浒传、红楼梦那样,但公开地大量地使用,过去是不存在的,在书面语言上卿大夫固守着古代文言。只有在新文化运动后,白话语词才广被利用。因而形成了近些年来大量的复音语词,词素语在书面上表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气氛。一扫过去典雅的文言气势。从而也促进了一些词字向词素方向发展。这文、白的转折是书面汉语、汉字的一大变革,它淘汰了许多复义的专义的、狭义字(是词不是词素),除了广泛地运用了词素字外,也促进了一些字向词素方向发展,具体有以下情况:

⑴、淘汰了一些文言的复义、专义字(词),代之而来的是通俗(单义)字(词素)。如叟、老人;童、孩子;僕,佣人;伶,演员;贾,买卖人,士、读书人。几十年前还有“童叟无欺”,“商贾云集”等字样,现在几乎不被利用了。

⑵、淘汰了一些文言单义词,代之以白话语言。如前述的舟、几、予、尔等,它们虽都是单义的,但在文言中,它们都是词,代表完整意义,可被单独使用,如“舟车之便”,“窗明几净”,代替它们的词素,代表部分意义,一般不单独使用,大体都和其它词素结合起来用,如轮船、帆船、渔船、航船、桌子、木桌,文言是词,可单独使用。白话是词素,结合起来用。字义相同,用法不同。前者概念笼统,后者细致。前者单音(一个字),后者双音(两个字),这就是文、白的区别,事实是古今语言的不同。(词和词素的不同)

⑶、在结合起来用的形势下,同一文字文言也变成了白话。字未变,但内涵用法变了。如妇,古可单用(妇孺皆知),现在都结合起来用了,妇女、媳妇、老妇、少妇、寡妇、情妇;童,童子、儿童、女童、幼童、童工以及牛、羊、树、草等等,老牛、黄牛、柞树、榆树等等,古代是完整义,都可单独使用,是词,如柞、榆,现在是部分义,整个词的一部分,即词素,很少单独使用了。因为它已变成了词素,组成的语词概念比过去细致了。

⑷、字义被缩小,由词变成了词素。如店,原指客店住宿的场所,它是可以单独使用的。但渐渐地单义被缩小了。如“旅店”“客店”(旅行者的店),(客人的店),店字中旅客的意义没有了,只有住宿场所义;再发展到“商店”、“饭店”,住宿义也没有了,只有场所的意义了,做买卖的场所、卖饭的场所,以至鞋店、书店、食杂店、专卖店。由复意变成了单意,由专义变成了泛义,由词变成了词素。

⑸、专义,狭义字变成了广义泛义字,如“头”,原是专义的专指脑袋,在词素化的影响下,变成了广义、泛义字。如头领、头面、头等,上头等,以至老头、前头、码头、山头,甚至变成了语尾,看头、吃头。“面”,指脸的部位,渐渐地面部、画面、表面、上面、方面、全面、片面。“心”,(心脏),古人指发号司令的中枢(大脑),渐渐地演变成为中心、核心、良心、好心、坏心,近年又出现个芯字,实质是从核心义来的,上面都是从完整义变成了局部义、从专义、狭义、具体义变为广义、泛义了。是由词变成了词素。

⑹、语法也有不同,文言的虚词少,白话的虚词多。文言是古代语言,虚词还不发达。虚词多是由实词转化而来的,带有实词性,有的虚、实兼用,如经、过、顺、从。白话多是专用的,如呢、吗、了、吧。白话比文言虚词发达,证明语言向词素方向发展。因为虚词发达,正是词素语的需要,只有虚词发达才能更好的完成无形态变化的词素语的语法任务。(后面还要叙述、不赘)

⑺、文言多是一字多义的,一个字兼有比喻、引申、假借、衍声等义,如“集”《说文》“集、群鸟在木上也”,这是“集”的原意;《禽经》“独鸟为止,众鸟回集”;《玉篇》“集、合也”;《广韵》“集、众也”;《篇海类编》“集、杂也”;《广雅、释诂三》“集、就也”;《广雅、释诂四》“集、同也”;《广雅、释诂一》“集、安也,又,集、取也”;《小尔雅》“集、杂也”;《正字通》“集、年也”;《世说新语》“宴会”;此外,图书的某部,经、史、子、集,诗集、画集、上集、下集、全集、第一集;定期或临时的市场,因也称市镇为集。如“负”,《说文》“负、恃也”,另有凭仗、倚靠、背物、怀抱、担负、具有、蒙受、被、加、违背、辜负、战败、亏欠、赔、失、忧虑、愧、罪、孵育、负数、负号、通伏(作伏用)、通妇(作妇用)等义。打开任何古书,古字多是多义的,其中一部分义仍在使用,但多数已不用了,由其它词素代替。白话除了受文言影响也有相同现象外,纯粹的老百姓语言一般是一字一义的。一字多义,说明文言词的不足用,因而拐弯抹角借用其它语词。白话是词素,可以以简御繁,因而字少而足用,不需借用它词。语汇非常丰富,是词素发展的结果。一字一义证明词素得到发展。

⑻、另外文言词性也不稳定,名、动、形、词都可互用以弥补用字的不足,如“人”,名词;人其人,动词;人道,形容词。“端”,一端,名词;端庄,形容词;端的,副词。现代语有“端盘子”,动词;好端端的(端的),端盘子、好端端都是白话,是延用古代没有字就假借的习惯而用的,按现代义,端盘子的端应写为“ ”,好端端应写为“ ”,因为端( )也是词素,应有其字;端端则是副词,没有实义,有声就可以了。白话则比较稳定因为是词素,它具有各方面的素材,不需乱借。也是词素发展的结果。

综观上面,文言变成了白话,表面看是改变了一些语词,实质是由词变成了词素,古代语变成了现代语。从汉字看,由复义、专义、狭义、变成了单义、广义、泛义,由可以单独使用(是词)变成了结合起来用(词素),即由词变成了词素,在外观上,内涵上、用法都有不同,除单词外语法等等都有变化,不是简单地由文变白,事实上是由古代语变成了现代语,也就是语言的发展。语言的发展应当是渐进的,但由于文言霸占了书面语的空间,因而老百姓语言转变的过程不够清楚,但也不无迹像。如水浒传,当是明代老百姓口语的书面语,它即不同于古文,也不同于现代白话文,应当是中间(过渡)语文,红楼梦成书较晚,就略近于现代语。此外从古词(诗词的词)如李清照的词,“怎一个愁字了得”……也可看出当时口语的点滴,是不同于文言的,文、白转折似乎是突然的,实质也是渐进的,它是用了几千年的时间,文言变成了白话,语言发展了,其主要表现是词走向了词素,说明汉语向词素方面发展。

3、汉语的要素和特点,如语音,语义、语法、语词都是以语素为主导而逐步形成的。

⑴、汉语的单音特点――汉语的基本单位是单音的,并向单音方向发展。古代汉语是有很多复音词的。如诗经中的关关、睢鸠、窈窕、君子、参差等等,双声、叠韵词不少。其它如轩辕、伏羲、伯益、叔齐等等人名;段干、百里、欧阳、东方等等姓氏;琅邪,钜鹿、会稽、邯郸等等地名;巀 、九嵏、崐崙,葛嶧等等山名;沧浪、澶渊、河灉、汨羅渊等等水名;仓庚、鶀鵋、雝鶋、鷦鷯、等等鸟名;狻麑、猰獪、猲獢、麒麟等等兽名;叔鮪、大鳠、烏鲗、 鯍、等等鱼名;螉暰、蛭蝚、蚍蜉等等虫名;樸蔌、栟櫚、薯椐、枇杷等等树名;蘿莪、芙蕖、苽蔣、莖藸、草名;瓊琚、珍 、玙璠、玓瓅、等等饰品名;簁筸、籧篨、桮茗、箘簬、等等器物名。上面是名词,动词如遞騭、趠 、趌趧、 趢;形容词如萃危、嵯峨、焦嘵、崢嶸。副词就更多了,如关关、参差、躑躅、彷徨等等很多传留到今天。可见中国古代复音词是不少的,但到现代都被淘汰了,或改为单音。如姓氏,欧阳改为欧,东方改为东等。动,形等词现代都是单音的了。近代产生的词,更都是单音的。汉语向单音方向发展,是明显的事实。单音是汉语的选择,是汉语的原则,因为只有单音才更能符合于词素的要求。 

⑵、汉语基本单位是单义的(最单纯的意义),并向单义方向发展――如古代的“犙”三岁牛,“牭”四岁牛,“駰”黑白雜毛馬等等类似的复义词很多,现在都被淘汰了。单义,即最小最基本的意义,才符合词素的要求。因为越小越基本才是越灵活才能便于组成其它语词。

中国古代复义词是不少的,占绝大多数,今天则都是单义的了。虽然它们是什么时候变的,在哪里变的,很难找到它的具体迹象,但趋势是明显的。如《说文》中的复义词是很多的,和今天的语词比是明显地不同,今天都被淘汰了。可见汉语是向单义方向发展的。(向词素方向发展)如名词,除前述牛、马外“驕”六尺马;騋,七尺马;麚,牡鹿;麎,牝鹿;麛,鹿子;麔,大鹿;麉,鹿之绝有力者;猲,短嘴犬;獫,长嘴犬; ,黑头黄犬;猈,短胫犬;猗,犗犬;狾,狂犬。动词: ,马奔也;驻,马立也;翕,鸟起飞也;翾,小飞也;翬,大飞也;翩,疾飞也;翏,高飞也;翇,乐舞执全羽以祝社稷也;臭,犬视儿;默,犬暂逐人也;猝,犬从草暴出逐人也; ,小犬吠;狋,犬怒儿;狧,犬食也; ,犬行也; ,犬张耳儿;蹐,小步也;蹢,住足也;赺,低头急行也;遴,行难也;廴,长行也;跀,断足也; ,怒不进也;摎,缚杀也;扺,侧击也; ,旁击也;摬,中击也;拂,过击也;抌,深击也;搉,敲击也;扚,疾击也;抶,笞击也; ,衣上击也;抰,以车鞅击也;捶,以杖击也;捭,两手击也;鴡,目熟视也;睗,目疾视也;睼,迎视也;瞫,深视也; ,失意视也; ,转目视也;矆,大视也;睼,小視也;睯,省视也; ,左右视也; ,短浑目儿;矉,恨张目也; ,谨钝目也;睢,仰目也; ,目摇也;滤,水流儿;泬,水从孔穴疾出;潀,小水入大水;沫,洒面也;浴,洒身也;澡,洒手也;洗,洒足也;沐,濯发也;瀚,濯衣垢也;潎,於水中击絮也;泣,无声出涕曰泣;涒,食已而复吐之。形容词:如 ,沃黑色;黯,深黑色; ,赤黑色; ,白而有黑;黬,虽晢而黑;黪,浅青黑;黤,青黑;黝,微青黑;點,小黑; ,黑有文;黗,黄濁黑;黚,浅黄黑; ,黄黑; ,黄黑而白;黠,坚黑;儵,青黑;黮,桑葚之黑;泚,水清也;況,寒水也;淑,清湛也;溶,水盛也;湜,水清底见也;潣,水流浼浼儿;潿,下流濁也;溷,乱也;一曰水濁儿;潯,旁深也;晄,明也;昭,日明也;晏,天清也;昱,明日也; ,星无云也; ,日旦昏时;暗,日无光也;曀,阴而风也;鬗,发长也;鬌,发好也; ,发多也;䰎,曲发也;髶,乱发也;鬋,女发垂儿; ,束发少也;髻,洁发也;鬜,发秃也;臊,膏臭也;胜,犬膏臭也。状词:笃,马行顿迟;駸,马行疾;骛,马乱驰;駗,马载重难; ,犬斗声;滔,水漫漫大儿;汪,深广也;灂,水小声;潝,水急声;澤,水光滑也;濇,不滑也;濢,小湿也;溽,湿暑也;唴,儿泣不止;嘰,小食也;噫,饱食息也;咥,大笑也;嘒,小声也;咠,聶语也;唊,妄语也;寱,熟寐也;寣,卧惊好; ,寐而有觉也;恄,小怒也;悒,不安也;憧,意不定也;惴,忧懼也;懆,愁不安也。

上面可以看出,古人不是用不同词语说明某项事物,而是按实物的不同形式,不同情节分别给以专词,所以名词极多。在动、形等词上,都是按动物的动作、形态等来制订些专义词,如恄、翕、臭、泚、晄、鬗等。所以复义词就多了。

上述的复义、专义词今天大多数都被淘汰了,有的也留传下来,但内容不同了,都已变为单义、泛义了。如洗,说文,洒足也,专指洗脚,沐,濯发也,浴,洒身也。今天沐浴也指洗身,但“洗”却什么都洗了,不单洗足、脸、发、身、手,黄瓜、茄子什么都洗了。“暗”,“日无光也”,今天的暗,凡是不明的都叫暗,不管日无光还是月无光了。是由专义变成了泛义,由复义变成了单义了,今天产生的动、形词则都是单义的、泛义的,字少了,用起来却很方便、充实,汉语是进步了。是由复义、专义、狭义的词,变成了单义、泛义的词素,它向单义方向发展,向词素方向发展。

⑶、汉语无形态变化,有大量的虚词词素,语法任务由虚词来完成,这也是按词素原则而形成的——既然词素是单音的,就无法产生形态,更无法变化,因此语法部分只能由另些语词――虚词词素来完成,所以语法的孤立、列位是由词素的单音、单义特点所决定的,它只能是孤立的。但从虚词看,古代不多,近代发展了不少,它的发展是由于词向词素方向发展而发展,否则无法完成词素语间的连接、转折、过去、现在等等以及其它种种语法任务。

我们观察一下古汉语,《说文》中虚词是不多的。九千多字中,绝大多数是名词,表现为纯虚词的只有不多几个字。这说明古汉语不够发达,在语法上是很简单的。如“吾”,我自称也;“我”,施身自谓也(一曰古杀字);“矣”,语己词也;“者”,别事词也;“哉”,言之閒也;“乎”,语之余也;“兮”,语所稽也;“嗞”,嗟也;“嘅”,叹也;“再”,一举而二也;“乃”,词之难也,象气之出难。这些字近乎虚词(没有实意)。而如“苟”、草也;“莫”,日且冥也,从日在草中;“牢”,圈也;“吁”,惊也;“呀”,张口儿;“是”,直也,从日正;“很”,不听从也,一曰行难也,从彳(艮)声;“足”,人之足也;“予”,推予也,象相予之形( );“了”,尦也,从子无臂,象形;“焉”,鸟黄色,出于江淮,象形;“之”,出也象草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也”,女阴也,象形;“何”,擔也;“爲”,母猴也;“君”,尊也;这些常用虚词在古代都是实词。

从目前的语词看,也还有许多是动词转用为虚词的。如过,“走过”是动词,“过去”,“经过”“通过”,有时是动词有时不是动词,“过份”“来过”,就不能说是动词了。但从意义上说,也还可以体会到,它是从动词转用而来的。“经”“经营”明显是动词。“经过”时动时虚,“经常”“已经”“曾经”,就毫无实词意义了。有很多本来是动词但有时就作虚词用,如“动”是动词,“动不动”就不是动词了。证明现在仍在变,虚词是在发展,为了语法上的需要很多实词演变成为虚词了。从总的数量看,现在虚词包括语气词、感叹词、介词、连接词以及代词等不下几百字,古代则是很少的。古代多是借用,转化的字,它们不是专为虚词而设的。现在则是专用的,或向专用方向发展。从语法看,汉语发展了虚词词素,这些词素是为适应汉语的发展而发展的,既然是语法不能走向形态变化,只有发展了大量的专用虚词词素,来满足适应汉语的词素方向发展。所以从虚词的发展看,也说明汉语在向词素方向发展。

⑷、语词的发展——上面说过,汉语从完整义转化为词素,这正是它发展的核心,绝大多数的词,由词变为词素,事实证明,汉语向词素方向发展。不赘。

⑸、语汇的发展——汉语语汇是非常丰富的。这正是在词素的作用下形成的。使语言达到最佳境地,证明它是效力极高的语言,在科学昌盛的今天,显示出词素语的威力。它概括性高,容量大,实用性强,具有极大的潜力,能包容更多的事物。今天有的语言在50万词的情况下已感到极度吃力,而汉语在几十年前,唐兰先生就说有一百万词,或是二百万词。但人们并未感到汉语的难于容纳,这就是词素语的优越之处。此外,它不同层次地可以表现更细微的差异,而语言本身并不显得费力。近年来汉语语汇的大量增长,也证明汉语向词素方向发展,因为这些语汇所用的都是词素,而不是其它。事实上过去的某些词被一般词素所代替,专义词正在消亡。如一些花、草、树、木、鸟、兽等等的专义名词,正在被车前子、鸡冠花、含羞草、黄雀、飞机、电视机等词素所代替,不再是申、商之类的专义名词了。动、形词也都向广义动、形方向发展,而不是过去的 、鬗等词了,汉语的语汇大量增多,正是汉语向词素方向发展的迹象和结果,它来源充足、意义确切,生动活泼,随时随地制造新词,它是无穷尽的。

4、汉语双音词的大量产生

有人说汉语也是复音语。如“说话”、“吃饭”、“睡觉”等等不是复音吗?不是复音语不能成个完整的意义。这话是对的。如和外语相比确实是这样。外语一般以一个完整意义的语词为单位。汉语如果是个完整的意义的语词,一般都是复音的。但有一点却不同。汉语绝大多数是二音词,它不是三音、四音或多音词。而外语却正是多音占多数的。这点显然不同,这又是为什么?我们说,原因是汉语是词素语。它是以词素为单位的,和外语的以词为单位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语言。

一般外语只有词的层次。汉语过去(古代)也是以词为单位的。但现在汉语已发展成为词素语了,多了个词素或字的层次。只有词素加词素(字+字)才是个完整意义,外语是每个词就是个完整的意义。外语也有语根,这不和汉语的词素一样吗?是的,从意义上讲是近似的,但不同。汉语的词素,在古代也常作词用,它们都独立存在(在文言文中),但在现代汉语中,它们都已锻练成为词素,为了语言能更好的细致表达,语词都锻练成为词素、词素一般是对事物的泛指,想要具体地说明个完整的意义,就要由词素加词素组成个语词。如“人”,只是个泛指的概念。它不是具体的语言中的什么人,只有再加上另一个词素,如大、小、男、女等等才是个具体的完整词。如大人就不是小人,男人就不是女人,只是一个人就不一定是什么人。外语就不一样,一般是直接地指出为man woman、才卜ユ.才冫ナ。为什么说它和外语的语根不同呢?汉语的词素是独立的单位,它可以单独存在,而且它必须单独存在,以便于和其它词素结合。正因这样才有它的灵活性,及以简御繁等等特点。才能表达出细致的概念,它不是偶然的,是一种语言特点。它是独立的单位,因此它在字典中可以单独存在,而且是一种必定的存在形式(如果是结合存在那就是语汇辞典而不是字典了)。外语的语根就不然,①它不是普遍的存在,不是任何语词都有语根。②它不能任意和其它语根结合,只是某些词的共同成分而已。字典中并不见有语根的存在,说明它不是语言单位。汉语比外语多了一个层次,语素,从文字来说就是字。汉语是以语素——字为单位而不是以词为单位的。这一点又是强烈地区别于外语。

为什么汉语是以双音词为主,而不是三音、四音、多音?原因是一般的事物都有个基本语素(字),基本语素虽然不具备完整意义,但也具有一定意义,一般的词只要有两个语素,大体都可以表达出一个完整的甚至较细致的意义,包括任何语词,因此绝大多数汉语词只要有两个语素就够了,不需要更多。语素是单音的,因而汉语绝大多数词是双音的。

另一点,双音词的发展以近几十年为多,百年前并没有那么多的双音词,这又是为什么呢?前面说过,新文化运动以前,汉字书面语是掌握在卿大夫手里,用的是文言词。字和词是相同的,它也是词。新文化运动后把老百姓的语言扶为正统,老百姓的语言是词素语,因而在书面上就产生了大量的双音词。此外近世的科学发展,新词的大量产生(也是汉语过去没有的新概念),所以近世以来产生了大量的双音词。双音词是由词素产生的,双音词的大量产生也证明汉语在向词素方向发展。

5、词素——字越来越少,与复音语的词越来越多适成反比。词素字越来越少,证明它仍在发展之中。即尽量淘汰非词素字,如《说文》中的大部分非词素字被淘汰了,保留在《新华字典》中的字,现在仍在逐步淘汰中。另从《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看,收字均接近五万,到《新华字典》最多不超八千五百,被淘汰的字超过现行汉字几倍,这是淘汰复义词、专义词的结果。证明汉字向词素方向发展。

科学发展了,事物繁多了,语词相应地增多,本来是理所当然的事,复音语近几十年就发展了大量语词。相反汉字却逐渐减少,而在常用字上更是如此,证明汉语和西语是不同的,证明词素语特异之处。而越来越少,证明它仍在发展之中。不单辇、笏之类的词被淘汰,而伶(演员),鲗(墨斗鱼),驹(马崽),堞(城墙垛口),堤(堤防,大坝),谓(告述)等等也在被淘汰之中,代之而来的是词素。正是由于词素语的形成,字(词素)就越来越少了,为什么字越来越少了呢?如上面的,伶、鲗、駒、堞等等被淘汰了,字数少了,被括弧中的演员、墨斗鱼、马崽等所代替,前者四个字,后者11个字,不是多了吗?前者被淘汰了,确实从汉字中去掉了,后者字虽多,但都是词素,不要新添,结果是只去不添,所以越来越少。

如按常用字看,上世纪三十年代陈鹤琴氏统计的《语体文应用字典》有字4261;王文新氏统计的《小学分级字汇研究》4297;杜佐周氏统计的民众、商人、儿童读物《常用字典研究》字数是4117。近期北京七四一工程标准字研究组统计现代文章常用字3800;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研究所1964年版《现代必读汉字》收字3166。可见常用字越来越少。

另一方汉字的词汇,由于社会的发展却越来越多越丰富。为什么字越来越少词汇反而能多呢?假如是3000个词素(常用字)3000×3000只二音就可组成九百万词,所以语汇是丰富的,无穷尽的,汉字远未达到满负荷。

相反复音语词的数量则是越来越多。过去西方字典,任何一种语言都不少于五万词,现在更多了。而在科学用语上,发展了很多词典、如《化学大辞典》、《物理大辞典》,历史、地理、生物等总计不下几十万词,远远高于汉字数量。外语的词是需要记忆的,它们是几十万。汉语的词素也需要记忆,它们是几千,但汉语的语汇上百万却不需记忆,中国人在这里占了便宜。这应该说是词素的功绩,能否说明汉语是先进的?

汉语词素正如化学元素一样,元素是少的,但它可以化合成无数化合物,语汇就是它的化合物,外语的词不是元素,它已是化合物,所以它不能再进行化合。新生的词只好再造了。

上面这些即是词素语的特点和形成,也是汉语向词素方向发展的明证。但词素有如下特点:

1、概括性高——所谓概括性是指它具有代表某些共性的一部分,如“树”是木本、多年生的一种植物,“山”指地面上凸出的部分的地形,它指的都是某类事物的概括部分,而不是某个具体个体。因此它就具有广泛的概括意义。它适用性广,用它可以组成很多的具体事物。再加个词素它就可以表明具体的某一部分了。所以它的概括性高、适用性广。

2、持久性强——因为它有概括性,所以它能在许多地方应用。正由于它的广泛应用,所以具有持久性,一般地不易改变。因为即使某一部分变了,而大多数地方仍未改变,它同样可以存在,因此它是可以持久的。如《说文》中保留下来的字,绝大多数是在殷、周时代就已被常用的字,如人、马、牛、羊、大、小、上、下等这些字最少有三、四千年历史,或更远的多。所以它们是持久的,同理,它们在未来,也将是能持久的,因为它们是汉语里的元素。

㈢、汉语是先进的语言

在这里必须强调。汉语是优秀语言,是当今世界最优秀的语言。这是我们祖先为我们后代选定的至高无上的瑰宝,它的先进远远高于四大发明,它是中国古代的最大发明,这样说有以下依据:

1、从时间上说,早在几千年前,汉语同其它多数语言一样,也是以词为单位的语言。现在已发展成为词素语。

世界是发展的,前进的,早期的一切应是落后的,晚期的应是先进的。词单位语在中国是早期的,因而应是落后的,词素语是晚期的,所以应是先进的。

说汉语古代也是以词为单位的语言,前面已经说过,但为了进一步明确,还有如下证据:

⑴、单位是词而不是词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过泰山,有妇夜哭。”所有的词,都是词,而不是词素。为什么说它们是词?因为它们都在单独使用。同是一个字,也同是一个意,用法不同,意义范围也不同。

按今天的说法则是:“孔夫子说,学习了,而能时常复习,不也很喜悦吗。朋友从远方来了,不也很快乐吗。”其中相对的语词是,子是夫子,学是学习,时是时常,悦是喜悦,朋是朋友,远是远方,乐是快乐。前者单独使用,后者与它字结合使用,前者是一个字,后者两个字,前者一字是完整义,后者两字才是完整义,每字则是部分义;前者字用的范围窄,后者字用的范围宽,如学、前者只能用在学习上,现在则可用在学习、入学、学生、学校、大学、小学、动物学、栽培学、学术、哲学、科学……,同样一个字,前者是一个词,后者是个词素。所以中国古代是词单位语,而现代则是词素语。

⑵、中国古代语词一般是具有完整意义的,有的甚至是复杂意义的,和目前西方语言的男人、女人、公牛、母牛一样,但它却是单音的,说明汉语是以单音为其准则的,词不以内容多少为标准,而是以单音为其标准的。如麀(you牝鹿)、犙(san三岁牛)、牭(xi四岁牛)、牻(mang黑白杂毛牛)、犉(chun黄牛黑唇)、 (yi马有疾足)、笃(du马行迟钝)、駗(zhen马载重难也)、駇(wen马赤鬣缟身目若黄金)、……这些都是词,是具有复杂完整意义的,但也是一个音。说明中国古代不管内容多少,一个词就是一个音,“学”是一个词,“駇”也是一个词,只要是个词就是一个音,一个音也就代表一个词。“有妇夜哭”,就只用妇,而不是妇女、妇人,在今天就必是“妇女”、“妇人”、而不是“妇”了。汉语在现代都是结合起来用,因而现代汉语是词素语,而古代则是以词为单位的“词单位语”。

⑶、此外,现代的汉语单位基本上都是意义最单纯的,像古代的犙、牭等语言则巳不存在。也说明今天已是词素语,即曰词素就不能复杂。

⑷、古代字都是词,现代则是词素,如麀、现在是牝鹿,犙、现在是三岁牛,鲵、现在是娃娃鱼,(不正是儿鱼吗)古代的中国人也和今天的西方一样,见个东西就给起个名,这是早期人类的必然现象。

从上例看,古语是比较笼统的,现代语则是清淅的。也说明后者先进。

2、从内容上说,汉语是先进的。语言学家们给汉语取的名,如词素、单音、声调、孤立、列位、……等,从这些命名看,就可看出汉语是先进的。

⑴、它是词素语-词素语有以下优点:

①、以少胜多,以简御繁,字少而词丰。它为什么可以字少而词丰呢?因为词素是元素,它可以毫无限制地与其它元素相互配合,它的词就极度丰富了。

②、组成的词确切、细腻、生动、活泼、瑰丽、新奇。因为它是随时根据具体情况而组成的,较固定的词要合适的多。如“人”可根据具体情况随便添加男、女、大、小、精、傻、美、丑……等,组成不同的“人”,如果中国也是以词为单位的话,落霞、孤鹜一类的词就无法产生了。

③、熟练性强,不需记忆。因为是常用的,多用的,而且数量少,因而人们对它熟,一见便知,由它组成的词,自然了解,不需记忆,不需找字典。

④、它长寿,可通古通今通未来。词素是基本概念,因此它可在各方应用,既在各方应用,一般它很难被扔掉。在某些词上,它被扔掉了,在另些词上,它仍被保留,所以它是长寿的。牛、羊、大、小几千年了不变,所以它可以通古通今(各地),同理可通未来。

⑵、单音语——汉语是单音的,不管是词素还是古代的词,都是单音的,如前所述的駇、牭……等等,尽管内容是完整的、复杂的,它也是单音的。这同样是我们祖先为我们留下的瑰宝。单音,复音差之毫厘,然而确谬之千里。它使汉语在今天,特别是在明天,科学大发展的未来,它将大放光芒。它和词素(事实也是形成词素的要因之一,而且更主要)相辅相成,从而形成今天灵活、生动的词素语。古代诗词歌赋的发展,经史子集的形成,使它们铿锵有力,书海浩瀚,对今天各方成就,未来科技发展,大有禆益。特别是在形声字的辅助下,使它能左右逢圆,任意驰骋,对未来世界将给以无比贡献。因为它使语言文字的体积小,在头脑中易于贮存,容量大,在外界易于遨遊,它简单利落,灵活确切。西方的所以未能成为词素语,复音占主要原因。虽然单音,复音只差一音(假如西方语是二音),所差则是一倍,那么三音、四音就是三倍四倍,(外语文件同样内容远远多于汉语)所以谬之千里。西方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只好采用了缩略字,缩略字和语素组成的词是一样的,用一个字母代表一个字素,组成一个词,但词素是熟知的,而代表语词的字母其意义则是未知的,事同而功不同。这就是单音给汉语带来的优势。同时又给下列的优势带来条件。

⑶、声调语――汉语是有声调的,它有别于其它语种,因而语言学家给以声调称号。但实质,所谓声调,是后世语言学家们分析语音而得出的结果。古人在使用语言时,只知见物给名,并不考虑其音的何韵、何声及何调,只是给音命名,以示不同就完了。汉语是单音的,因而给的自然是单音。从能以单音命名看,中国古代并不是几百音,而是至少一千二、三百音(假如古代音数和现代音数一样的话)或更多的多,(据考证韵的数量现代较古代已大为减少),可以想像汉语发音在古代是相当充分的,而且清晰度高,因而可以形成单音语,是单音语的前提条件。英语发音最多只有6百,日本则只有不足一百,所以他们无法形成单音语。但汉语音的所以多,又有赖于调的存在。如普通话只有416音,有了调才使它有了大量的单音,由此可见,汉语的单音、词素、调同样是有功劳的,调也是汉语主要的功臣之一。

反过来看,调又来源于单音,凡是单音就必定有个调,这一点任何种语言也都同样,如英语的I、(第二声),EYE(四声),WAN(一声),TWO(一声),TEM(四声),日语的二(二、二声),三(サン、一声),五(ゴ、一声),御(ゴ、三声)。它们都有个调,而且是不能变的,变了就不是它的原意了。可见汉语的所以有调,事实是单音的结果。复音语的所以没有调是由于复音的结果,一个语词受到前后语音的影响,它就无法肯定调,如PENCIL,把每个音都读为一个调,或变成另些调,它是不可能的。所以调在外语(复音语)中就成了语言中的本可利用的一个条件,却无法来利用。从这点看,汉语单音是个了不起的选择,我们的祖先把世间凡可利用的事物均能恰当的予以利用,在这里更可看出他们的高明之处!单音、调、它们相互为用,相得益彰,即简单而利落,又实用而宽松,较之复音语可谓一箭数雕,如果按未来的适于科学发展看,更可看出我们祖先的远见卓识。

从调的功用看,除了加多了音域外,对语言的表现也给以应有力量,如对语言的辨别、清晰、优雅、动听以至诗、词、歌、赋的发达等等,使汉语悠扬顿挫,铿锵有致,增加了无穷彩色。调、同样是汉语的辉煌之一。

⑷、孤立语――一个音了,如何变化?外语的语尾变化,是在复音的情况下形成的,汉语一个字都是一个音,无法产生变化。所以只好孤立。不管什么词,什么位、数、时、格都只能孤立,所以过去很长时间,连中国自己的语法大家也只好承认,汉语是落后的,因为人家外语只在语尾上稍有改动,就可表示出许多不同形态,不同概念,增强了语言的作用,而我们则必须增加词字来解决,太麻烦了,汉语确实落后了!

它真的落后了吗?不,不落后。几千年来,汉语文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成就,几大发明与它丝毫无关吗?文明古国的文明又从哪里来?它全面、(经、史、子、集)铿锵、(诗、词、歌、赋)细腻、委婉、直率、活泼、美丽,如果它是有语尾变化的,能达到这般境界吗?更重要的是它语法简单,易学易用,变化无穷,使语言达到了高深莫测的境地。

⑸、列位语――应当说是孤立逼出来的,没有语尾变化,没有繁复语法的辅助,它怎样来表示语言的曲折和种种语境?无奈只好考虑语词的顺序和其它,却意外地更为生动活泼了,红花、花红意义大不相同,以简短词句,阐明大量事实,简少字句,增加效能,即简单而明确,又朴实而有华,给文人造词遣句,增加了无穷力量,能说落后吗?

⑹、适于科学发展——世间的事物是发展的,是由不科学发展向科学,由落后发展向先进,这才是科学,如果是相反,能叫科学吗?汉语适于科学发展,能帮助科学发展,在科学发展中,它起到促进作用,而不是妨碍作用。如科学的命名,它能提供便利,而不是产生麻烦。相反复音语却有些为难。科学发展了事物增多了,因而产生了大量的新词,新词太多了,26个字母无法容纳,字拖得很长,音发得很多,一个拖长的名词就够你看半天,难写难识;从而产生了大量的代号,(缩略字),字母的代号表示不出任何意义,也难记难用,这些将为科学发展产生障碍。由词素组成的科学命名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它明确、肯定,易为人知。词素语是先进的,它具有各方面的素材,随便什么情况,它都能表达出来,它促进科学发展,未来世界主要是科学,是以描述科学的成长、研究、生成、发育、性能、用途……为其主要功能的,词素语能很好地完成,所以它适于科学发展。

人间万岁万岁万万岁(一)
人间万岁万岁万万岁(二)
人间万岁万岁万万岁(三)
人间万岁万岁万万岁(四)
人间万岁万岁万万岁(五)

作者简介:
千里老先生,原名陈家骥,丹东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离休干部。一九四六年开始研究汉字改革,至今六十余载坚持不懈。并制定了以形声为主的汉字改革方案。

QQXIUZI.CN 千千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