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

作者 戴庆厦 来源 《语言文字报》 发布时间 2014-11-0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年10月)中,提出要“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这是我党在新时期对待中国语言文字的指导思想和决策。在《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的第二章“目标和任务”中,也写入了“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在当前全国上下广泛学习、贯彻十八大会议精神的形势下,我们民族语文工作者必须认真学习、深入领会这一重要指导思想,做好民族语文工作。
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是社会和谐、民族发展的需要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多文种的国家,共有120种以上的语言和33种文字。各民族语言曾长期被各民族所使用,是各民族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交际工具。语言不仅是构成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而且是民族的一种重要资源。凡有母语的民族,不论民族大小,都会热爱自己的母语,都与母语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且都还具有维护自己母语、捍卫自己母语使用权利的天然感情。民族平等,自然包括语言平等;对民族的尊重,自然也包括对语言的尊重。而且,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语言是民族特征中一个最为敏感的特征。语言和谐,有助于民族和谐、社会和谐;语言不和谐,就会引起民族矛盾,甚至会引起社会不安定。
我国语言关系的主流是好的,各民族语言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的,其案例举不胜举。如分布在我国西南边疆的基诺族,是一个人口只有两万余人的民族,但他们至今仍稳定地使用自己的母语,而且母语是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他们相信自己的母语今后三四代都不会衰退,从内心里感谢党和政府的民族平等、语言平等的政策。基诺族又是全民兼用汉语的民族,母语与汉语在使用上互补。基诺山和谐的双语生活,既保证又促进了基诺族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又如分布在中缅边界怒江州片马地区的景颇族茶山人,只有200余人,虽然处在多民族的包围之中,但他们还普遍稳定使用自己的母语——茶山语。茶山人还普遍兼用汉、傈僳等其他语言,成为具有几种语言能力的多语人。他们能够根据不同的交际对象、交际环境,转换使用不用的语言,形成了一种宽松有序的、多语和谐互补的语言生活。
必须增强全社会的语言资源观念和语言保护意识
要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必须增强全社会的语言资源观念和语言保护意识。人类虽然天天都在使用自己的语言,但对语言的重要性并非都会认识到位。许多人对“社会和谐、民族和谐”能理解、接受,能很快认识其重要性;但对语言和谐却不易很快理解、接受,在实际生活中往往缺乏语言资源观念和语言保护意识。
我国的少数民族语言在使用功能上存在“三性”:资源性、感情性、长期性。资源性,是指少数民族语言是少数民族生存、发展的工具,是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工具;感情性,是指各民族对自己的语言都有天然的深厚感情,都热爱自己的母语;长期性,是指语言有其稳定性的一面,会长期被使用。即使是在现代化进程不断发展的条件下,少数民族语言的“三性”也会继续保持下去。但当前存在一些不符合语言保护的认识。如“时代进步了,少数民族语言的消亡已成趋势,保护和抢救有什么价值”“保护少数民族语言与经济一体化是背道而驰”“少数民族语言功能小被汉语代替是必然趋势”等。因而,要通过各种教育手段使全社会具有语言资源观念和语言保护意识。要使人人都认识到:不管是大语言还是小语言都有大小不同的资源,都要予以保护。在我们这个文明社会里,要形成一种自觉尊重别的民族、别的语言的社会风尚或公共道德,任何轻视或歧视别的民族、别的语言的现象都要受到抵制。
必须正确认识新时期少数民族语言功能的变化。在现代化进程加快的历史条件下,使用人口极少的少数语言或杂居程度很高的语言,会出现衰变,甚至会出现濒危。这是客观事实,是多民族国家语言关系演变的自然趋势。中国如此,世界各国也是如此。面对这一变化,要采取什么对策?应当认为,即便是在现代化进程加快的历史条件下,对待多民族的语言关系,仍然要坚持保护的原则。
因地制宜地解决好少数民族的双语问题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的语言生活除了使用自己的母语外,还要学习国家各民族的通用语——汉语,母语和通用语构成一种“互补兼用”的双语关系。
“两全其美”是解决少数民族双语问题的最佳模式。所谓“两全其美”,是指对待少数民族的双语既要保护他们的母语的使用和发展,又要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使用通用语——汉语,使得母语和通用语在现代化进程中分工互补、和谐发展。“两全其美”,有利于少数民族的发展繁荣,有利于不同民族的友好团结,符合各民族的愿望。
随着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少数民族越来越感到学习国家通用语的重要性,对学习通用语的热情越来越高。他们深深体会到,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有利于不同民族的交流,有利于接受新知识,有利于走上致富道路。学习通用语,是民族发展的需要和趋势,并有其历史的承接性。可以预计,我国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的热潮在今后将不断会有新的发展。
我国的民族情况、语言特点十分复杂,北方和南方不同,民族人口多少不同,内地民族和边疆民族不同,加上历史情况和现时分布的情况不同,解决我国的双语问题必须根据不同民族语言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对号入座,绝不能只用同一模式对待,更不能按一个模式“一刀切”。在民族语文的使用和发展问题上,要善于倾听本族人的意见。
学校的语文教育如何安排,是少数民族十分关心的问题。应当根据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本族的意愿,安排好母语和通用语的学校教育。
加强各民族语言文字的科学研究
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必须了解我国的语言实际情况和理论问题。当前,加强语言实际的调查和语言文字工作的理论研究十分重要,势在必行。
要开展语言国情的调查研究,弄清我国各民族的语言使用现状及其演变。语言国情不清,就难以制定符合实际的对策。要分批、分地区建立和完善语言资源库,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记录保存语言,特别是濒危语言。
必须加强民族语言文字中的理论问题研究。如怎样认识我国各民族语言的关系,怎样认识多民族国家中语言竞争与语言和谐的关系,怎样认识母语和兼用语的关系,怎样估计现代化进程中小语种的生命力,怎样认识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的濒危现象,怎样认识多元化和一体化的关系,等等。
我们应当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立足本土、放眼世界,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语文工作的路子。我国有发展语言学理论取之不尽的资源,国外有用的理论要借鉴,但不能完全照搬。
(作者系云南师范大学汉藏语研究院院长、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QQXIUZI.CN 千千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