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古印度河流域的印章文字和中国的甲骨文共同形成了世界四大古文字体系。但唯有中国的甲骨文穿越时空,至今仍在使用并且充满活力。 摘自中国文字博物馆解说词 1799年,法国远征军军官布夏尔在埃及罗塞塔地区,发现一块非同寻常的黑色玄武石碑
《康熙字典》是总纂官张玉书、陈廷敬主持30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影响深远的汉字辞书。该书的编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历时六年,因此书名叫《康熙字典》。由总纂官张玉书、陈廷敬主持,修纂官凌绍霄、史夔、周起渭、陈世儒等合力完成。字典采用部首
编者按 从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到现在的现代汉字,尽管在形体、读音、字义等方面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在性质上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现代的汉字和古代的汉字一脉相承,现代汉字是在古代汉字的基础上逐渐演变、发展而来的。 无论是行政力量强力推动的汉字改革,还是在漫长岁月里的汉字自然流变,汉字字体演变
从甲骨文以来,汉字发生了许多变化。根据史实,这些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汉字改革和自然流变。 汉字改革是指人们有意识地、主动地治理汉字的过程,而汉字的自然流变是指汉字自然的变化过程。汉字改革一般是非连续的、剧烈的,短期内通过社会行政力量来推动完成的;而汉字的自然流变是连续的、缓慢的
编者按 汉字的造字阶段很长,据专家考证,大约从公元前4000多年前的原始文字开始,一直到周朝(约公元前七八百年)基本结束。到了秦朝,汉字定型为小篆;其后,汉字的发展只是在写法上有所演变,没有再出现大规模的造字运动。在汉朝中期,出现了几位研究文字构造的学者,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许慎。在《说
刻画符号即陶文,是指刻画在陶器上的文字,又称书契或刻符文字。有关文献记载和近古资料证明,陶文是我国文字的真正源头,其实刻画符号是汉字早期保存的重要形态,它表示的是汉字可视的最近源头。 有关刻画符号的古代文献记载有《尚书序》:书者,文字。契者,刻木而书其侧,故曰书契也。又云以书契约其
汉字起源于八卦,其说由来已久。 《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系辞》还说:伏羲仰观象于天,俯视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可类万物之情。 相传伏羲治理天下时,对日月星辰、季节气候、草木兴衰等等,有一番深入的观察。一天,黄
最早的汉字造字源头,应该是结绳记事的传说和记载。有关结绳记事的最早文献记载是《易经系辞》: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庄子》也说: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留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牺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
263首页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尾页 |